改革興區奏強音
——湘潭經開區進行“六大改革”紀實
曹輝 蔣睿 徐慧 王寧
日前,國家級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報告出爐,一組數據令人欣喜:全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842.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02.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1%和21.4%。經濟總量在省內主要園區中排名第三,較去年同期上升一位。
是什么力量助推著湘潭經開區一路“高歌猛進”?7月24日,該區黨工委書記孫銀生接受采訪時說:“我們從機構、人事制度、績效制度、投資管理體制、財政預算體制、平臺公司著手進行了‘六大改革’,旨在提升辦事效率,營造了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
從繁變簡——
辦事速度“跑”得快
“從準備報材料到拿到批件,以往至少需要跑6個部門,花費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現在集中受理后,僅用了8個工作日就能辦妥!”前不久,湖南桑頓新能源磷酸鐵鋰項目負責人拿到項目立項手續批復說:“行政服務流程集中受理全程代辦比以前更加省心、省時、省事了。”
湘潭經開區企業(項目)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楚舒介紹,年初他們啟動了“集中受理全程代辦”工作,將原本分散于發改委、環保局、國土局等多個部門的行政服務事項,全部集中到企業(項目)中心服務大廳統一窗口進行初步受理,再由后臺各責任部門分類代辦,并安排一名服務代表對企業審批事項進行全程跟蹤,從“企業找部門”變為“部門代跑腿”。
“集中受理全程代辦”是該區推行“大部制”機構改革的一個縮影。
為打通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壁壘”,該區將管委會20多個部門整合為2個委員會和6個大部,由管委會分管領導兼任大部部長,根據授權,直接行使一定的決策權,解決了大事小事層層請示,決策、執行鏈條拉得過長問題,從而加快了各項審批事項的效率。
企業發展——
釋放部門與人的活力
“目前,我們正在籌備的商業地產項目‘鄰里中心’正在選址,只要地址一確定項目便可立即上馬。”湘潭九華經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喻芳介紹說,這是公司改革后進行的首個市場化運營項目,未來他們將按照“依賴經開區,服務于經開區,獨立于經開區”的總體思路,通過租賃、銷售經營性資產、為資產提供增值服務等方式獲取經營收益。
作為與湘潭經開區一起“成長”的融資平臺公司,其扮演的角色是整個園區“錢袋子”,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園區的開發建設速度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面對融資難、融資貴的大環境下,該區一直在尋找一條增強投資公司的“造血功能”, 能通過市場化手段為實體企業輸血的途徑,實現投資公司與園區實體經濟的互動雙贏。
喻芳說,公司將通過股權投資、基金投資、創投風投等方式與企業開展合作;通過參股、控股實體企業獲取經營收益,開拓自身經營業務;通過向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小額借貸等金融服務獲取收益,增強了向園區的“輸血”功能。
向企業化革新的還有人事制度和績效制度。
“在人事、績效改革中,我們堅持的是去行政化思維,遵循的是現代企業人事管理理念。”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伍石元介紹。今后,該區將實行全員聘用、以崗聘任、以崗定薪、以績效定報酬、動態管理等人事管理和績效考核的辦法,完善晉升機制、退出機制,做到薪隨崗變,貢獻與報酬相一致。
精打細算——
管好自己的“錢袋子”
“出臺投資管理的‘十項規定’(《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府投資管理十項規定》),就是要形成一個互相制衡、分工合作、監督到位的機制體系。要讓管委會干部職工、投資人、項目施工單位都知道來九華施工,環境是公平公開的。”孫銀生表示。
經開區開啟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發布了“投資管理最嚴十項規定”。 從制度層面預防了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決算超預算等“三超”情況的發生,防止部分施工單位低價中標,決算時大幅度要求增加結算金額等情況。
與此同時,湘潭經開區深入推進財政預算改革。通過加強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約束作用,建立全口徑預算編制,所有收支納入政府預算管理范圍。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盤活財政存量資金,集中財力保障重點支出。
據統計,該區2016年上半年完成政府采購項目141項,預算金額1943.37萬元,實際結算金額1778.83萬元,節約資金164.54萬元,資金節約率為8.5%。1至6月的數據顯示,管委會各部門三公經費總計54.67萬元,減少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