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三級物流網,攪活農村電商一池水——
鄉間老農迷上網
湖北日報訊 記者 趙峰
10日,赤壁市余家橋鄉大嶺村村民何余林,給在武漢打工的兒子和在廣州打工的女兒下達任務:買電腦、牽網線。
兒女們一頭霧水。55歲的父親當了一輩子農民,渾身上下唯一的電子產品還是2010年購買的老式手機。
買電腦,這葫蘆里裝的什么藥?
面對子女們的疑問,老何早有準備:“村里好多人都通過網絡賣雞子、賣藕帶、賣竹筍,我也想試試。你們先給我把錢墊上,等我在網上賣東西賺了錢,馬上還你們……”
“泥腿子”迷上網,赤壁發生了什么?
整合資源,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
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曾經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坎。
快遞公司只能到鄉鎮,農民寄件或收件要到鄉鎮,費時費力,豆腐盤成了肉價錢。
何余林說,自家10多只土雞,土雞蛋吃不完,攢夠一筐,拿到鎮上去賣。結果,一筐雞蛋賺了15元,往返車費花掉14元,凈賺1枚硬幣。“夏天寧可把雞蛋放壞、放臭,也懶得背到鎮上去賣了。”老何氣鼓鼓地說。
快遞公司能否把線路延伸到村組?
中通快遞赤壁公司經理陳勝祖搖了搖頭:“我們也想通達村組,但做不起啊。人工、車損、油耗……每一單至少增加成本2角錢,每天業務量3000單,成本誰來擔?”
從鄉鎮到農戶,在湖北康華生物集團董事長、總裁黃文華看來,大有可為。“快遞公司無法延伸,農民有收件寄件的需求,解決困難統籌需求,豈不是雙贏?”黃文華說。
2015年11月8日,“印象赤壁體驗館”在網絡平臺——淘寶和“供銷一家”正式開業。2016年3月29日,湖北康華智慧物流園正式開園,形成了1個市區配送中心、10個鄉鎮配送站、140個村級配送點的三級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實現了“線上體驗、線下訂單、終端配送”的物流網絡。
每天早上,15輛中型貨車從物流園出發,將園區內各家快遞公司的貨物裝車,穿插在田間地頭,把貨物送下去,把農副產品收上來。“貨物五花八門,什么都有。這兩只雞子是武漢客戶訂的,這三盒土雞蛋是深圳客戶的,那還有四斤鱔魚,是咸寧客戶的。”貨車司機萬駿一邊裝貨,一邊介紹。“萬師傅,這個訂單的發貨人和收貨人姓名是一樣的咧?”記者抱起一盒赤壁磚茶,很是疑惑。“估計是來赤壁旅游的游客,想買我們的特產磚茶,拎著太重,直接下個單,人到家,磚茶也到家了。”萬駿說。
多方給力,精準脫貧新門道
大嶺村,赤壁市23個貧困村之一。村支書宋先郎說,年底“摘帽”,沒啥問題。“外面人說我們的窮根是懶,放著山地不種糧,放著水塘不養魚。當了20多年村支書,我能不清楚?不是懶,是好東西運不出去。”宋先郎說,村子離余家橋鄉10公里,離市區35公里,吃不了的糧食、水產品卻賣不出去。久而久之,大伙少種一點、少養一點,夠吃就行,免得費力不討好。
如今,網上賣東西風靡全村,激發了村民種糧養魚的積極性,7000畝山地、8000畝水塘種滿養足,全村近三成的農戶購買了電腦。10日當天,村里組織70名村民到潛江學習蝦稻混養技術。宋先郎預計,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至少增加20%以上,收入過萬幾成定局。
不遠處的叢林村,6000畝水果基地里,楊梅、藍莓、桃子、梨子、枇杷郁郁蔥蔥。“聽說6月份還要上產品追溯系統,給水果貼個二維碼,消費者手機一掃,水果產地、生長環境、種植技術都看得到。”一名果農擺弄著枝椏說。
農村電商,送來了物流,更送來了精準扶貧新門道。
赤壁農商行為康華物流園貸款900萬元,在全市設立金融助農服務點156個,為村級物流服務點提供全方位的資金結算、信貸、電子銀行等服務。
赤壁市供銷社主動服務,減少中間環節,幫助農民與生產者直接對接,農村土特產進城,城市工業品下鄉。
赤壁市商務局撥付專項資金393萬元,帶動農村物流相關產業投資金額1931萬元,發展農村特色產業發展。
企業降低成本,農民脫貧致富,赤壁農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獲得好評。交通部農村物流專家席錦池表示:“在全國范圍內,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問題屬于通病,赤壁市三級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值得借鑒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