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定宇 通訊員 吳寒寒 安建軍
“這是我第二次來到文博會,與上屆相比,這屆文博會規模更大、內容更豐富,單是看看現場的人氣就能感覺得到。”來自安陽的楊女士說。
“這樣規模宏大的文博會是中原文化的展示窗口,也給全國各地的文化產業企業提供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平臺。”深圳文化創意行業協會的陳鶴平表示。
10月16日至19日,第二屆中原文博會在鶴壁市會展中心舉辦,來自晉冀魯豫4省35個市縣及臺灣等地860家企業參展,總觀展67萬人次、同比增長55.8%,現場交易額和協議訂單金額超過12億元、同比增長179%,呈現出參展企業地域廣、展商多、層次高、人氣旺、效果好等特點,受到了廣泛好評。
“近年來,鶴壁市積極推進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做大做強文化品牌,依托中原文博會這一資源和載體,積極搭建文化交流和產品交易平臺,力求弘揚中原優秀文化,促進文化產業發展。”鶴壁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懷新告訴記者。
鶴壁市把舉辦中原文博會作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成立了由市長任主任的中原文博會籌委會,不斷探索創新辦會模式,秉承“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理念,以文化中原為主題,以博覽和交易為核心,采取廣告資源拍賣、會企合作等方式,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
鶴壁市文產辦主任葉成民告訴記者,為順應當前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路徑、新趨勢,第二屆中原文博會定位為“互聯網+展會”模式,建立了中原文博會官網、文化產品專業交易網站文博商城和手機APP交易平臺,實現了線上線下商品展示、推廣、拍賣和交易,受到眾多展商和“創客”的關注和期待,積極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原文博會。
本屆中原文博會引進了臺灣館和海峽兩岸(中原)文創中心,促進了文化交流交融,顯著提升了中原文博會的層次、質量和知名度。臺灣館策展人陳意晴表示,此次來參展的臺灣企業都很積極,兩岸文化不僅通過文博會得到碰撞,更多的是互動、串聯和交流,將來的合作會更廣泛。
為豐富中原文博會內涵,展示更多文化創意新業態,此次還舉辦了演藝周活動、中原陶瓷精品展、新形勢下陶瓷文創與行業轉型研討會、《煮酒中原》文化智庫論壇、“互聯網+文化產業”論壇等。
為確保各項活動順利有序舉行,提升服務質量,中原文博會建立了“一對一”“點對點”接待展商服務機制,通過設立銀行網點、提供物流服務、保障通信暢通、增加公交班次、組織志愿活動等,為展商和觀展人員提供了便利。三門峽市文產辦主任謝正剛告訴記者,籌委會將各項活動安排得非常到位,各種保障措施非常有力,解除了外地人很多后顧之憂。
如何提升辦會質量和效益,一屆比一屆辦得更好,形成持續性的文化品牌?鶴壁市經過近年來的不斷探索實踐,認為僅僅提升辦會規模和質量是不夠的,應致力于把辦會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改變“節會一陣子,散會撤攤子”這一傳統辦會現狀。為此,該市借助區位交通優勢和文化資源優勢,高標準規劃建設了古城文化街項目,作為中原文博會的永久性會址。該項目總投資30億元,建筑面積58萬平方米,可容納1500多個商戶,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運營,制定相應優惠政策,面向社會招商,重點選擇有代表性的知名文化品牌企業參與,大力培育文化市場,使之成為中原經濟區有一定影響的文化產品交易中心,助推中原文化走出河南、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