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園 玻璃步道下埋陶罐
走進荊門園,觸目都是與農耕文明相關的特色景觀。數千年前,古人類在當地創造的屈家嶺農耕文化,上個世紀50年代被發現后,荊門便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國農谷之源。
在全園腹地,立有一只造型獨特的淘雙腹鼎雕塑,其背景是精雕細刻的“華夏谷源”浮雕景墻,展示了古人篳路藍縷、刀耕火種開創農耕文明的歷程。在園內東側,有一條極具特色的步道:24節氣園路。這條長約50米的園路,有3段是玻璃路面,透過玻璃,可以看見地下埋藏的各種古代陶罐。這些陶罐就是屈家嶺文化遺址出土的黑陶、灰陶的仿制品。其余路面是石板鋪就,石板上雕刻著24節氣詩。如《寒露》詩:“寒露草枯雁南飛,洋芋甜菜忙收回。管好蘿卜和白菜,秸稈還田秋施肥。”
緊鄰步道的,是一長溜水墨梯田,田內種植的棉花已開花結蕾。種植的向日葵,也綻開了圓圓的花盤。與步道垂直的,還有一個磨盤汀步景觀。在水面設置的一排石墩,可供游客通行。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石墩都是來自農村的石磨。
荊州園 楚王座駕可乘坐
有2600多年歷史的古城荊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的中心。因此,荊州園將楚文化作為造景靈魂。全園以“楚城、楚臺、楚水、楚王”為核心展示內容。
在荊州園入口廣場,有一座莊王車馬巡游主題銅雕。四匹疾馳的駿馬、豪華的車室,體現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尊貴的身份。現場負責人介紹,按照最初的設計,后面的車座上塑有楚莊王的坐像,但為了讓游客參與互動,設計師修改了設計,特意空出后面的座位,讓游客坐上去“當一把楚莊王”。
高近9米、厚約10米、周長11公里的荊州古城墻,是我國延續時代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發展演變而來的唯一古城垣。荊州園把古城墻“搬”進園內,并建造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楚城“作為城樓。楚城下有門洞名叫水門,全園水系流過“水門”后形成循環。
與楚城隔水相望,有一座奕亭,亭內頂部楚國特色的彩繪繪工精美,色彩絢麗,值得一觀。
黃岡園 “一詞二賦”傳千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貶居黃州時,寫下許多不朽名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以及《前赤壁賦》、《后赤壁賦》。以“江山如畫,名士遺風”為主題的黃岡園,就是以蘇東坡的“一詞二賦”為意境精心構建。
一走進黃岡園,就可看到堆石而成,叢竹掩映的假山,以及雕刻在地上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里就是全園的點睛之景——江山如畫。景觀名稱,即源于詞中的“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往右邊前行,要經過一座聽風水榭,水榭墻上掛著后世書法家書寫的蘇東坡《初到黃州》、《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等詩詞,坐在水榭內,仔細品味這些經典作品,不失為一種難得的享受。
再往前走,就是按照黃州東坡赤壁中二賦堂真實比例建造的“二賦堂”。堂內正墻上展示了蘇東坡的“赤壁二賦”,中間還采用高科技的聲光電沙盤,展示了北宋時期蘇東坡生活的黃岡面貌。兩側的墻壁上,展示的則是東坡先生書畫創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自提金山畫像》臨摹本、《怪木怪石圖》臨摹本等。
過了二賦堂后往回走,要經過“月印赤壁”浮雕墻。浮雕雕刻的是蘇東坡與友人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皓月當空,清風徐來。建在浮雕旁邊假山上的酹江亭,有泉水淙淙流淌。該亭為全園景觀的收篇之作,亭名取《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一樽還酹江月”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