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2015年7月底,在穆斯林傳統的開齋節前後,本報記者參加由國務院新聞辦主辦丶新疆自治區政府新聞辦承辦的“中外媒體60周年走進新疆”主題采訪活動。鑒於對當地安全形勢的擔憂,許多遊客或投資者打消了赴疆計劃。然而,新疆是否如外界所傳那樣不安全?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如何?是否依然值得投資興業?對此,本報記者隨采訪團,於近日深入新疆多個地市州進行實地考察,通過與當地民眾、學者、政府官員的交流,試圖客觀理性地還原一個真實的新疆。
民眾話新疆平靜如常
位於喀什的國際大巴紮是喀什旅遊和商業繁華標誌之一,也被稱為「中亞物資博覽會」。這裏是面向遊客的大型市場,也是新疆本地人的物資集散地,也聚集了來自巴基斯坦、印度以及哈薩克斯坦的客商。去大巴紮之前,友人囑咐要看管好自己的行李和錢財、要注意伊斯蘭教的禁忌、不能說了價錢又不買。然而事實證明,這些叮囑是多餘的,大巴紮的治安井然有序,只要尊重當地的風俗,完全沒有擔心的必要。
在大巴紮,記者看到多家臨街的商舖內,生意鮮有人問津。記者遇見一位來自南疆的女孩,叫艾麗薩,她的店舖近幾個月來生意稀落,甚至經歷過半個月不開張的日子。她告訴記者,喀什並非外界所傳那般不安全,相反,這是一個安定團結的城市,以前和現在都是如此。對於暴恐事件,她認為,這類惡性刑事案件在內地也經常發生,只不過一旦發生在新疆,就會被上升到政治層面,「為了幾個不安定分子,就放棄新疆的美景美食,實在太令人心寒了。」
在南疆喀什,記者以遊客身份先後走訪過中國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爾清真寺,寺內每天幾千人到這裏禮拜,寺外遊人如織,秩序緊原。百年老茶館裏品茶食饢,家長裏短。喀什國際大巴紮是新疆最大的農貿市場,適逢周日,這裏車水馬龍,人山人海,人數多達萬人以上。在喀什老城高台民居土陶傳人玉麥爾艾力家,前來參觀的海內外遊客一撥接一撥。
在喀什人民廣場附近,記者的確能看到為數眾多的交警、武警巡邏,有些地方還有裝甲車出現,街頭巷尾的安防監控設施相當完善。事實上,新疆複雜的歷史決定了它不可能在短期內變得安定穩定,但它也絕不像某些人想的那樣「危機四伏」。新疆的歷史是曲折的,但在曲折中是進步的,發展與團結才是主流。在這裏,人們最為津津樂道的是經濟建設,包括內地省市的援疆項目,那些「三股勢力」及恐怖襲擊之說極少被提及。
中央治疆方略一脈相承
新疆地區周邊環境複雜,社會問題較多,有些較為棘手,因此成為施政者謀求長治久安的必解之題。
2010年5月,中央第一次新疆工作會議召開,著力解決民生突出問題被視為首要任務,制訂了「跨越式發展,長治久安」的治疆方略。時隔四年,2014年5月,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維護穩定,長治久安」成為中心要務。
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曾向記者表示,兩次座談會雖側重點不同,但均一再強調了新疆在全局工作中的戰略地位。「分析新疆的經濟往往和政治分不開,分析新疆的階段情況與戰略分不開。這兩個分不開十分重要。」他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把新疆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於如何治疆,習近平總書記在戰略上進行了審視和謀劃。
是次座談會,明確提出了「三個事關」:新疆局勢事關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國家安全;事關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上述專家指,兩次新疆工作會議對新疆戰略地位凸顯方面是一致的。二次新疆工作會議,對中央治疆方略進行了完善和提升,強調突出「以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中央的治疆方略沒有變,新疆要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張春賢曾被香港媒體譽為「民生書記」,他來新疆,被很多人視為新疆人民之福。去年3月,自治區黨委在全區部署開展了「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這是促進新疆科學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諧、夯實基礎、長治久安的重大治本之策,亦是張春賢為治疆開出的一劑藥方。記者在地市州採訪時,聽到很多普通民眾對這一活動表示讚賞,稱這是解決新疆基層治理問題的關鍵。
經濟總量躍升民生改善提速
在兩次座談會後,新疆正在並且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巨大的、振奮人心的變化,這種變化是有目共睹的。接受本報採訪的新疆問題研究專家表示,2009年至今,新疆經濟發展呈現出質量穩步提升,民生建設成效顯著的特點,主要體現為財政收入加快增長、民生支出增長較快、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就業形勢穩步趨好。
數據顯示,近年來新疆的八大經濟指標大部分均在全國前列。從2009年至2013年的四年間,全區國民生產總值已從4277億元提高至8511億元,平均增速達11.5%。今年上半年以來,在經濟環境依然複雜,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的情況下,新疆的經濟增速依然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GDP同比增長10%,高於全國2.6個百分點。
值得稱道的是,2013年,自治區實現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394元,增長15.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82元,增長11.5%。財政收入方面,2009年年底,自治區級財政是388億,2013年底達到1200多億,大口徑財政由880億幾何翻番至2000多億。「這些數據基本如實反映了增長的質量,經濟呈現持續健康良性發展的態勢。」上述專家表示。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以來,當地財政用於民生建設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3%,連續三年超過七成以上。自治區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寧表示:「近三年來,我們的確能感受到身邊的良性變化,生活得到改善,居住質量提高,關係到每個人切身利益的醫療衛生和就業、消費等環境不斷向好。」
以歷史眼光衡量當下新疆
對於暴恐頻發的原因,一位新疆問題研究學者認為,這是由於新疆正處於「三期疊加」的特殊歷史階段,即暴力恐怖活動的活躍期、反分裂鬥爭的激烈期、幹預治療陣痛期。而研究新疆問題,必須放在歷史脈絡中來理解。
他分析指,新疆正處於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分裂分子企圖千方百計蠱惑人心,製造混亂;新疆的民族問題或多或少背後都有國際因素存在,恐怖勢力如此猖狂,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得到外國勢力的強有力的支持。
他說:「誠如習總書記所言,新疆境外有種子,境內有土壤,網上有市場。其中,境外的種子不僅是新疆出去的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和宗教極端勢力,更有國際伊蘭極端思想的滲透對部分人的刺激所引發的效仿。」
在該人士看來,新疆在歷史教育方面也一度出現誤區:「歷史上曆朝曆代的新疆地方政權與中央政權都是高度統一的,但這方面的宣傳比較少,而且沒有講透。」他表示,多年來新疆各族文化和中原文化高度認同,因此即便在歷史上積貧積弱的朝代,新疆依然堅持中央政府的領導,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穩定,這也是新疆永恒的主題。
事實上,在兩次新疆工作會議後,當地民生已大為改觀。自治區黨委制訂了一系列符合新疆實際的發展戰略和思路,在和諧穩定發展的主題下,依法治區是新疆自治區政府工作的第一準則。
記者採訪中發現,一些當地官員希望外界對可以給予新疆正確客觀的審視和理性公正的報道。有官員表示:「媒體應多來新疆走走看看,感受當地百姓的輕鬆生活,社會面貌和經濟發展情況,向外界還原一個真實的新疆,這是對新疆最大的支持。」
去年記者曾問過張春賢書記“南疆能不能去?”,張春賢明確回答“能去”,並表示“盡管新疆這些年發生了暴力恐怖事件,但內地去新疆旅遊的沒有一個受到傷害,沒有去新疆很難想象,去了以後比想象中要好得多。”
這次參加“中外媒體60周年走進新疆”主題采訪活動,深深感受到了張春賢書記的所言,南疆喀什比想象中要好得多!
其實去新疆真的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