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文物局將美籍華人范季融、胡盈瑩夫婦捐贈的9件周代青銅器劃撥上海博物館收藏。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和捐贈者范季融先生等出席了在上博舉辦的入藏儀式。
勵小捷表示,上海博物館作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是上海乃至中國的文化地標。國家文物局一貫支持上海博物館建設和發展,在全國博物館系統宣傳推廣上海博物館的管理經驗和模式。此次國家文物局向上海博物館劃撥文物,既為尊重文物捐贈人意愿,也為豐富上海博物館藏品體系,推動上海博物館事業持續發展。
此次劃撥的9件周代青銅器源自甘肅秦公墓和山西晉侯墓,是研究秦國和晉國早期歷史、藝術及文化的珍貴實物資料。上世紀90年代初,秦公墓和晉侯墓遭到非法盜掘,許多珍貴文物輾轉流失海外。2009年,美籍華人范季融、胡盈瑩夫婦將其收藏的9件秦公、晉侯青銅器捐贈給國家文物局。
范季融先生及其家人對中國的博物館事業尤其上海博物館有著深厚的感情和重大貢獻。其岳父胡惠春是香港“敏求精舍”創會會長,解放初期曾在香港幫國家收購了大量流散文物。他是明清官窯瓷器的重要收藏家,先后以不同形式向上海博物館捐贈了350余件藏品。上海博物館專門為其捐贈藏品開設了暫得樓陶瓷陳列專室。
1959年,范季融和胡盈瑩結婚,在收藏愛好與收藏觀上與胡惠春十分契合。從二十世紀50年代開始,翁婿多次向國內博物館捐贈瓷器、青銅器、書畫、古籍善本等珍貴文物。
范季融設于美國紐約的首陽齋,珍藏有百余件珍貴的中國古代青銅器,是當今世界重要的青銅器私人收藏之一。據說,范季融對青銅器的興趣始于1990年。他陪馬承源在香港逛古董店,馬承源發現了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銅鼎,是他所見最早的帶銘文的晉國青銅器,而且上面的銘文記載了史冊上所沒有的戰爭。范季融慷慨地為當時經費短缺的上博買下了這件鼎。從此,他也走上青銅器收藏之路。他尤其注重收藏有銘文的青銅,并從中發現了許多未見載于歷史文獻的人、地、事、物。這次入藏上博的9件青銅器都帶有珍貴的銘文。范季融曾說,他自幼受西方教育成長,藉著青銅器,了解中國歷史文化。他的收藏理念是,凡不利于保護、凡萬一損毀而無法補救、凡不宜自己長期占有的東西,便送它到應該去的地方。(新民晚報記者 林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