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盧松
“河南既是全國糧倉,也是全國廚房。”“河南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真是了不起。”兩會期間,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得到多位國家領導人“點贊”。
糧食生產是河南的一張“王牌”、一大優勢。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穩定糧食生產,更是引發了省內干群的熱議。
耕地是糧食安全的命根子,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既要堅守耕地紅線,保耕地面積,更要提升耕地質量。自2012年起,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的高標準糧田建設,就是全省糧食生產的“王牌”。
2014年,鶴壁市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其中已建成的58.29萬畝高標準糧田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高標準糧田項目區畝均產糧食1308.9公斤,較大田畝均增產126公斤。鶴壁市農業局局長金志廣說:“近年來,鶴壁實行高標準糧田和高產創建相結合,并探索建立健全與高標準糧田相配套的田間工程建設標準體系、生產管理體系和服務保障機制,大大提升了糧食生產集約化規模化水平,為充分挖掘糧食生產新潛力,促進糧食持續增產提供了堅強的支撐。”
在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的雙重擠壓下,在連年豐收的高起點上,保障糧食穩產增產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對此,省農科院院長馬萬杰認為:“在農業發展新階段,農業必須由粗放經營轉向集約發展,由拼資源、環境、投入轉向依靠科技、創新,要加快新技術、新品種、新農機研發推廣應用。”
“河南糧倉”滑縣是名副其實的產糧大縣。2014年,滑縣糧食總產達28.71億斤,連續23年居全省第一,再次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為走出產糧大縣是農業大縣、財政窮縣的怪圈,實現糧食持續穩產增產,滑縣正創新思路,探索糧食生產的新路徑。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引導農民瞄準市場調整種養結構,支持農產品加工特別是主產區糧食就地轉化,這對我們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滑縣縣委書記董良鴻說,滑縣將立足農業資源優勢,發展現代農業,重點培育面品、肉品、果蔬、林產品產業化集群,延長產業鏈條,叫響農業品牌,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最終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