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地方产业

“蒸蒸日上”年饃香

2015-02-16
来源:河南日報

  陳志剛制作的花饃栩栩如生。

  本報記者陳茁黨文民攝

  站在柴火灶前,掀開直徑近一米的大鍋蓋,白色的蒸汽升騰而起,自然的面香氤氳開來。倏然之間,年的味道撲面而來。

  “從農歷十一月起,就開始有人預訂年饃。”2月15日,在沈丘縣老城鎮南關村夏灣自然村,沈丘顧家饃第18代傳人顧東山和愛人孫玉娥一邊忙碌一邊跟記者聊天。

  “二十六,蒸饅頭”,在豫東地區,臘月二十六蒸上一鍋熱氣騰騰的年饃是過年前的傳統習俗。

  傳說顧家饃是400多年前一個叫顧二別子的人發明的。它的造型呈葫蘆狀,采用老酵頭發面,經過防霉防裂處理和多道復雜工序制成,口感筋道甜美,連乾隆皇帝都稱贊說“入口津甜香醇,回味綿綿不絕”。

  顧家饃充滿了吉祥的寓意:葫蘆形狀象征多子多福;上面用桃木梳子按上“七星”印意為“吉星高照”;底部的太極陰陽紋則有避災、免禍、驅邪的說法。過年走親訪友拎上兩袋顧家饃,既經濟又吉祥,已經成了當地很多人的不二選擇。

  “目前鎮里有50多家顧家饃加工作坊,但每到將近年關時,還是供不應求。”老城鎮書記張朝霞說。

  這段時間,顧東山和家人每天凌晨2點鐘起床,和面2小時,發面6小時,再用手工把100多斤面團團成上千個葫蘆形狀的坯子,然后上鍋蒸制、起鍋、晾曬,差不多一直要忙活到夜里近12點。

  “你看村頭停了那么多外地牌照的車子,都是回來過年的,他們離家的時候,也會捎上些顧家饃,把家鄉味道帶在身邊。”顧東山感慨地說。

  顧家饃有葫蘆形的貢饃,也有栩栩如生的花饃。記者來到同村的村民陳志剛家里時,他就正在準備給一批花饃上色。

  花饃屬于民間面塑技藝,色彩鮮艷,寓意美滿。陳志剛的這批花饃造型各異,僅僅是猴子的造型就有十來種,有的手搭涼棚極目觀望,有的懷抱仙桃喜不自勝,個個妙趣橫生。

  看完了傳統的年饃,我們又在城鎮的集市上發現了“現代”年饃。不少攤子上,擺著一摞摞的嵌著紅棗的扁平面包,一般做成雙魚戲珠、雙龍戲珠的造型,中間紅色的“福”字很是喜慶。一位攤主告訴我們,這叫棗山,其實就是用面和大棗,制成一種面盆大、花樣漂亮的面食。只不過,過去棗山都是蒸的,現在用烘焙的方法,制作更方便,保存更長久。

  “用西式的做法,延續中式的民俗,這也算是中西合璧了。”攤主笑著說。

  是啊,時代在前進,年饃也在變化,但人們對故鄉和親人的依戀,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期望,永遠不變。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