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欣苑社區組織居民喜聞樂見的各種活動,豐富居民業餘生活。
【香港商報網訊】中國夢,無時無刻不在社區這一國家的細胞中一點一滴展現。
以國家中心城市為宏大願景,武漢市堅持為民惠民、共建共享,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福祉,將幸福社區建設作為中國夢的重要著力點。
這其中,漢陽區江欣苑社區堅持提升基層組織服務,全力打造社區自治樣本,創新性實現文化引領社區建設,在武漢幸福社區建設中獨領風騷。
將幸福社區建設作為幸福武漢建設的一道必答題,勇闖基層社會治理深水區……
在這座立志復興的城市的高樓大廈和大江湖泊之間,江欣苑社區正引領1350個社區,如同1350顆棋子般按照武漢市委、市政府的謀篇布局,將一盤「幸福武漢」建設的棋局弈得風生水起。香港商報、經濟導報記者 李石 林陳進
基層組織建設示範全國
幸福武漢承載的幸福城市夢,猶如一個靈動的音符,正在城市復興的徵程中演奏一闕中國夢的交響曲。
在大武漢經濟總量大幅攀升,經濟體制改革進入縱深的背景下,社會治理體制要怎樣才能適應這一系列變化?每年大量農民工來到城市尋夢,城中村改造后村民變市民進社區,如何才能實現安居樂業?
江欣苑社區給出答案:基層社區機構要做好社區內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做好各級政府與市民百姓之間的橋梁紐帶,深入居民百姓面向他們的實際需求,做好「重服務、輕管理」!
江欣苑的前身,是漢陽區的漁業村。現在社區的主人,絕大多數是祖祖輩輩耕田打魚的農民和漁民。
2007年7月,漁業村第一批失地農民「洗腳上岸」入住江欣苑。從那時起,這些新「入夥」的市民如何融入城市生活,就成為了漢陽區委、區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失地農民入住,江欣苑社區逐漸擴大。2009年12月,江欣苑社區應勢掛牌成立。
江欣苑社區黨委書記胡明榮女士告訴記者,做好政府的傳聲筒,當好政府的代言人,全心全意為社區居民服務,江欣苑社區在成立之初就緊扣服務這一核心,以服務贏得民心。
與社區居民面對面,江欣苑社區將基層組織延伸至樓棟單元。
社區選出41個樓棟聯絡員和128個單元觀察員,建立了「書記-支部委員-黨小組長-黨員-聯繫員-黨建觀察員」六級組織管理體系,積極了解各樓各戶居民的動向及需求,并積極解決問題。
與社區居民心連心,江欣苑社區謹防「衙門化」傾向,打好服務牌。江欣苑社區服務中心里,多功能室、黨員服務站、志願者服務站、居民議事室、愛心超市、圖書閱覽室、居家養老服務站、市民學校等一應俱全,每一件居民申辦事項均隨時受理、限時辦結。
社區還設立了群眾點評室和談心室,社區居民不僅可以直接找書記和委員,也可以通過黨員意見箱、居民熱線、居民QQ群和社區博客等新渠道及時反映意見。
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困有所扶,在江欣苑這個幸福社區內,居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了社區組織的溫暖。從第一批失地農民入住江欣苑,距今才短短7年多時間里,作為一個年輕的「村改居」小區,江欣苑社區卻先后獲得了「全國基層黨組織建設年活動示範社區」、「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範單位」、「湖北省百佳社區」、「江城十大最美社區」等數十項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
2012年,中組部調研組在實地調研江欣苑社區后指出,「農村」變「社區」、「村民」變「居民」對於江欣苑社區有著特別的意義,該社區的「村改居」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在全國都具有典例示範意義。
探索社區自治走在前列
治理大城市,要從小社區開始。
加強社會建設,是正處「深度城市化」過程之中的大武漢的長期使命。
中共十八大以來,在創新社區治理體制、改進治理方式上大膽探索,武漢市不斷提升社區自治功能,增強社區活力,開創出具有武漢特色的社區治理新模式。
關於幸福的定義,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一千種不同的認知和回答。
怎樣才算幸福社區?江欣苑社區的居民告訴記者,在充分提供教育、醫療等基礎民生領域服務的同時,將志願精神、公民意識和社會組織引導發展成為社會建設工作中的良性力量,這樣的社區才是「幸福社區」的更高階段。
多年來,江欣苑社區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提升社區服務水平,探索出了基層組織管理與居民自治和諧對接、良性互動的新路徑:充分尊重群眾的意見,不斷完善民主管理,堅持民主發動群眾,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
江欣苑社區在群眾工作中,切實做到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評;
實行了黨務、居務、事務公開,在拆遷安置、資產處置、產業發展、選舉換屆、社區管理等所有重大事務中全部向群眾公開徵求意見,讓群眾走上前臺,真正做到群眾的事情群眾說了算。
為啃掉拆遷工作這塊硬骨頭,江欣苑社區「兩委會」成員包干到戶,逐戶徵求群眾意見。拆遷方案每修改一次都要徵求群眾意見。并做到每戶必讀、每戶簽字,讓方案得到群眾的廣泛認可和支持。
充分尊重民意,方能得到民意支持。在被譽為天下第一難的拆遷工作中,漁業村創造了兩個月拆遷600多戶、20萬平方米房屋而無一人上訪的奇跡!
拆遷結束后,村集體經濟有了幾千萬的收入,江欣苑社區沒有在支配大權上「獨斷專行」。全村人開大會商量后,決定按照社區組織的建議:錢不要分給個人,留著興辦集體經濟,讓居民獲得更多長遠收益。在安居江欣苑之后,為了能夠面對面和居民交流,聽取居民意見和建議,胡明榮發明了「六點半晨步工作法」。
在早上人流比較密集的六點半到八點半,胡明榮和社區工作人員主動到社區內與居民走動交流。大量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并現場解決大家的困難。
胡明榮告訴記者,在不斷完善民主管理的基礎上,江欣苑社區基層自治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如今已達到23個,成為社區管理的有益補充。
老年協會關愛老人生活和健康,致力於實現全社區老有所依。從單純的老年人集聚,到有固定場所組織活動的社區草根組織,再到有成熟的規章制度、固定的人員組成、豐富的日常活動以及能夠承辦區內活動、提供社區服務的社區社會組織,該協會正向規範化社會組織的積極轉型。
除此之外,江欣苑社區還成立了婦女協會,并設置了專門的活動場所--婦女驛站,專注於調解夫妻矛盾,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社區還成立了志願者協會,發動廣大黨員志願者,深入群眾家中訪貧問苦,全社區註冊志願者從96名黨員志願者發展到600多名……
文化引領中國社區潮流
城市的復興,需要文化的引領。
無論是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政府多次強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還是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的「發掘城市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建設特色文化城市」,文化的力量已經成為一個城市幸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此,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說,幸福不僅是衣食無憂,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生活品質,豐盈文化生活,也是一種幸福。
漢陽,墨水湖、龍陽湖、月湖等湖泊星羅棋布,大禹文化、知音文化、三國文化、辛亥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璀璨如星,無論是山水資源還是文化底蘊,漢陽均具備文化特質。
毗鄰武漢國際博覽中心江欣苑社區,煦暖春風吹拂之下,怡人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別有一番歡快的滋味。
黨員群眾活動中心里歡聲笑語氣氛活躍,居民群眾三五成群,以下棋為樂;
社區綠化廣場社區大舞臺上歌舞翩躚,一幕幕為居民精心編排的劇目正激情上演;
「高龍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園內精雕細琢,在非遺傳承人的帶領下,居民與游客正拜師學藝……
在居民生活得以保障的基礎上,如何讓居民更加幸福?胡明榮表示:「我們的突破點就是在漢陽區委、區政府的指導下實現文化惠民,文化的魅力,已經折射出漢陽的品位和競爭力,也正牽連著江欣苑廣大「新」居民的幸福感。保持鮮明的文化特色,開拓以非遺為特色的社區旅游,江欣苑在打造非遺社區方面不遺餘力……
江欣苑所在的漢陽區,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出現了獨具特色的高龍文化。每逢春節,村民都要舞動高龍,祈禱風調雨順、平安幸福。
2007年,武漢高龍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保護高龍文化不會消亡,漢陽區委決意在江欣苑社區打造中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區集聚之地,將高龍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集腋成裘。2012年8月,由江欣苑社區投資5000萬元、總面積達1.2萬平米的武漢非物質文化遺產聚集地--江欣苑「高龍城」正式向市民開放。在這個全國首個由社區打造的非遺傳承園,武漢龍舟木雕船、荊州鉛錫刻鏤、漢繡、鄂州石刻線畫、江漢平原皮影戲、黃梅挑花等53個不同級別的「非遺」項目被請為上賓。
為讓非遺傳人安心授藝,江欣苑社區免除了他們的房租和裝修費用,并安排了住處。傳統文化的魅力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江欣苑慕名參觀,武漢「高龍城」也於2013年成功躋身3A級景區。與此同時,社區打造漢繡博物館也正式對外開放。這個由社區打造的3A級風景區和2家博物館,在全國絕無僅有。
江欣苑濃厚的文化氛圍,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養,陶冶了情操,促進了居民就業,更傳遞了中國傳統文化。去年2月,江欣苑高龍再次「舞」進臺灣苗栗,參與當地有著300年歷史的元宵踩街活動,收到當地民眾的夾道歡迎。弘揚傳統文化,直接目的是提升文化競爭力、輻射力和影響力,根本目的是改善文化民生。在非遺文化的帶動下,江欣苑社區每棟樓房、每一處角落均充滿文化氣息。
江欣苑社區成立了社區編輯部,定期出版社區報紙,及時的將家庭喜事和社區大事通報給廣大居民;全社區128個單元,擁有128個不同類型的社區文化,每個單元從一樓到頂樓都按不同的主題展示和宣傳,有的宣傳鄰里和諧,有的宣傳關愛女孩……社區每個單元均有居民才藝展示角,這里懸掛著一幅幅鏡框裝裱的字畫,均為社區居民所作;每個單元均設計一些居民榮譽欄,將居民的喜事、榮譽展示出來,喜悅共享!以文化引領社區發展,江欣苑社區受到各方高度肯定。近年來,該社區榮獲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等榮譽。
短評:
一座城市是否幸福,不是寫在紙上,也不是排在名上,而是烙在人們心上,展現在市民群眾的臉上。
在江欣苑社區采訪,記者能深刻感受到這里的居民掛在臉上的自然的笑容,還有那發自內心的幸福。
打造幸福社區是中國夢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中國夢是全體國人共同的夢,人民群眾既是「夢中人」,也是「追夢人」,應該是重要的參與者。
江欣苑社區以打造幸福社區為己任,在全力服務好居民群眾并奉獻出文化盛宴之后,切實做到了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評,并吸收眾多社區自治組織參與幸福社區建設,有效形成了基層社會服務和管理的合力,變「政府獨唱」為「群眾合唱」,讓幸福真真切切的掛到了居民群眾的臉上。
上述做法,遵循了群眾工作的規律性,堅持了群眾的主體地位,也堅持了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的政治立場和價值追求,實現了二者的高度統一,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中國夢的實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武漢打造幸福城市并實現復興也需要不懈努力。希望江欣苑打造幸福社區的創新精神能夠堅持下去,讓中國夢的種子在武漢甚至更大範圍內生根發芽,并最終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