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武漢市2015年全市城建工作會議召開,全面落實“讓城市安靜下來”理念,動員部署“綠道年”、“路網年”、“停車場年”建設工作。記者從會上獲悉,為推進生態保護,保障新城與主城有效隔離,繼武漢都市發展區1:2000基本生態控制線規劃出臺后,《武漢市全域生態框架保護規劃》將于近期出臺,劃定全市域生態底線,推進生態保護,禁止一切侵占生態帶的建設行為。
武漢市在空間分布上分為都市發展區和農業生態區兩個層次。2013年,武漢市劃定的都市發展區基本生態控制線面積為1814平方公里,其中生態底線區1566平方公里,僅允許確需建設的道路交通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生態型農業設施、公園綠地及必要的風景游賞設施等4類項目進入。此次規劃的區域為都市發展區以外的農業生態區,面積5308平方公里。
前期規劃中,武漢的生態家底已被摸清。市國土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山、水、農、林為我市四大生態資源。其中,北部主要是大別山余脈,以低山丘陵為主,南部主要分布大型湖群,市域內部與周邊湖泊水系共同形成城市圈內水體最為集聚的區域。
以長江、漢江以及府河構成武漢水系基本架構,由此形成漢口東西湖片、黃陂新洲片、漢陽片、武昌江夏片四大片相對獨立的水網。水域面積之大讓人驚訝,武漢現有主要河流165條、湖泊166個、水庫269座,水域總面積2117.6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積的1/4。市國土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稱,這對凈化空氣、調節氣候、降解污染、調蓄洪水、發展城市旅游都有重要意義。
武漢的山體資源也不遜色,都市發展區內兩列東西走向、南北平行的山系,以及農業生態區北部的大別山余脈,成為全市森林資源的主要分布區域;農業用地面積也占全市域總面積的近50%,主要在農業生態區集中分布。
市國土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稱,全市域生態框架保護規劃已經批復,將對線內新增建設項目嚴格依法執行準入控制,不符合基本生態控制線準入要求的項目“零審批、零進入”,加強對符合準入條件新增項目的規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