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廖志慧、通訊員張熙)昨日,湖北能源鄂州電廠總經理廖述新喜不自禁:去年企業通過節能改造,提高機組效率,煤耗大大下降。節約下來的排放量,在碳市場上賣出20萬噸,企業獲得約400萬元收入。去年4月,湖北省啟動碳交易試點以來,包括鄂州電廠在內的企業獲取的減排收益已達2000多萬元。
截至去年底的數據顯示,上線運行僅8個月,湖北碳交易總成交量突破1000萬噸,交易額2.34億元。各項交易數據均為全國領先。
值得一提的是,二級市場交易量(除政府直接拍賣的配額,完全市場交易)700萬噸,占全國的48%;交易總額1.6億元,占全國的31%;累計日均成交量為3.8萬噸,占全國的56%,均居全國第一。“不論是總交易量還是日交易額,均占全國半壁江山,是全國最活躍的碳市場。”武漢光谷聯交所董事長陳志祥分析。
碳交易是一種用市場方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機制,通過讓排碳“有價”,倒逼企業節能減排,湖北是中部地區唯一的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份。目前,我國已在7省市試點設立碳交易二級市場,分別為湖北、深圳、上海、北京、廣州、天津和重慶。
去年4月,湖北碳交易中心正式上線運行,電力、鋼鐵、化工等10多個行業的138家企業納入,包括武鋼、華新等。截至目前,湖北碳交易中心累計開戶925戶,在全國7個試點中居于首位,累計引進省外和境外資金1.5億元。
交易為何這么火?湖北碳交易中心分析,一是湖北產業結構偏重,控排企業多,有“剛需”;二是交易規則設計上,放低門檻,鼓勵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參與。“企業積極參與碳交易,共減排二氧化碳61萬噸,減排成本較高的企業可通過碳市場買‘配額’,實現較低成本的減排。”湖北碳交易中心負責人介紹。
碳交易的產品非常豐富,除了“碳配額”,還有“碳匯”等。比如,不發達地區植樹造林產生的碳匯,可以賣給發達地區用于排碳,這是一種生態補償機制。去年,湖北實施神農架林區和通山縣的林業碳匯項目試點,開發近200萬畝林業碳匯項目,預計碳匯收入近千萬元。
讓人耳目一新的是,湖北正在探索碳金融,已有碳質押貸款、碳債券、碳基金等多種創新模式,目前正積極爭取碳期貨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