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基地
湖北日報訊 2013年5月,鄂州市委六屆七次全會提出,堅持“四化同步”協調,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鄂州市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加快沿江濱湖新區開放開發,成為鄂州市構建新型城鎮化體系的重大戰略之一。
鄂州市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展基礎和潛力,以葛店開發區、三江港區、鄂州開發區、鄂城新區、花湖開發區、紅蓮湖生態旅游度假區、梧桐湖新區和梁子湖生態文明示范區為重點,進一步拉開城市骨架,優化功能分區,實現多極驅動。
一年多來,葛店開發區按照鄂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開拓進取,創新作為,銳意改革,圍繞產業和人的需求,統籌城市功能和建設,注重失地農民再就業,打造高效政府,正在加快探索產城融合、和諧文明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讓我們走進葛店開發區,感受這個國家級開發區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大道上的強勁脈動。
新市民——
政府為失地農民采購工作崗位
新市民公司
村民入股服務社會的股份制公司
“新環境新產業新市民一馬當先,大開放大建設大發展勇立潮頭。”這副對聯,是葛店新市民公司的,道出了該公司開辦宗旨。
深入了解,就知道新市民公司,確確實實為葛店開發區的發展帶來了新氣象,新環境。
近幾年來,隨著開發區建設的不斷推進,企業自身發展和員工生活所需的社會化服務滯后、第三產業匱乏、公共服務不配套、城市功能缺失等問題凸顯。一些失地農民因缺乏技能,無法增加勞動性收入,社會矛盾日益突出。落戶企業一手抓市場經營、一手疲于應對員工生產生活難題,導致企業背負巨大的非行政性“社會事務”壓力。
有事沒人干,有人沒事干。面對這樣的情形,怎么辦?
為了有效解決失地農民無事可做和大量社會化服務無人去做的矛盾,葛店開發區鄂州新市民公司應運而生。去年9月,鄂州新市民公司注冊成立,由開發區建設投資公司作為發起人、出資人,全區25個被征地行政村和村民自愿入股,利潤分紅,注冊資金800萬元,公司下設新市民綜合服務有限公司和新市民工貿發展有限公司兩家分公司。
截至目前,該公司就業培訓、環衛保潔、綠化養護、綠化工程、物業管理、市政工程維修、土建工程施工、渣土運輸、廣告傳媒、汽車修理裝飾、區內微循環公交、出租車、連鎖商務賓館、便民連鎖酒店、連鎖超市、連鎖快餐廳等服務項目均已投入運營。
新市民公司創辦新市民學校,先后多次舉辦環衛機械操作、綠化種植、餐飲服務等崗前就業培訓班,累計培訓失地農民數千人(次)。其中,進入新市民公司入股就業的失地農民526人,進入區內企業就業的失地農民工780人;新市民公司有186名農民環衛工,有高壓沖洗車、清掃保潔車、垃圾清運車等專業機械設備42臺(套),承攬開發區建成區179萬平方米清掃保潔任務。
新市民公司承接316國道、創業大道、二號路、廣場路等道路改造和市政設施維修工程;200名新市民公司環衛員工包攬區內日常綠化養護及創業大道、高新大道、316國道等綠化改造任務,實行政府購苗,公司種植和管理;改變過去“社區物業壟斷管理”格局,實行政府補貼,由新市民公司統籌管理,3個安置小區90萬平方米實現全覆蓋。這些舉措讓失地農民真正在家門口就業增收,讓項目區村組分享發展成果。
葛店探路
鄂州市提高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水平
新市民公司的口號是“新工作,新生活”。在葛店開發區創業大道,接近下班時分,66歲的何玉香在清掃路面垃圾。何玉香是當地的一名被征地農民,隨著地被征,她也由農民變成了環衛工。“現在我每月有240元的養老金,另外每月還可以領到1360元的工資。”因為生活有了保障,對于自己身份的變化,何玉香看得很從容。
去年4月起,鄂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
葛店開發區先行試點。國家規定的農民基本養老金是每人每月55元,從2014年元月份開始,葛店開發區被征地農民的基本養老保險提高到每人每月240元。目前,葛店開發區有10007名被征地農民享受這一待遇。何玉香正是其中之一。“僅此一項,開發區每年投入2000多萬元。”葛店開發區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葛店等地試點的基礎上,今年5月,鄂州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臺了《被征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實施意見》,根據規定,該市60歲以上的被征地農民個人不繳費,按照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都可以領取240元的養老金。該市共有1.85萬名60周歲以上被征地農民享受這一待遇。
新產業——
大物流、大倉儲、大智慧服務支撐大電商
唯品會華中物流配送中心運營
唯品會,一家專為消費者提供超低折扣正品名牌商品的網站。
11月15日,唯品會華中區物流配送中心在葛店開發區正式投入運營。這是葛店開發區打造中部最大電子商務總部基地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唯品會工程項目經理蔣詠介紹,唯品會華中區物流配送中心已建成15個總計近40萬平米的倉儲運營庫。這意味著,華中地區網民在唯品會購物后,收貨的時間將會比過去大大縮短。
唯品會和鄂州市可謂“一見鐘情”。2013年5月13日,唯品會第一次和鄂州市領導接觸;6月17日,唯品會與葛店開發區簽署協議,投資16億元,建設占地1000畝的華中區物流配送中心及體驗店、貨物展示店。項目建成后,預計年實現銷售收入85億元。
為了項目盡早落地,鄂州市委書記李兵前后18次現場辦公,解決建設中遇到的難題。
2月28日,260多套機械開進工地,拉開唯品會項目建設序幕。如今,兩條1.3公里長的大道串起了唯品會的龐大倉庫群。在8個月的時間里,完成了近千畝土地上的拆遷平整、40萬平米庫房建設及設備調試,創造了令業界驚嘆的“唯品會速度”。
蔣詠介紹,預計至2015年1月底,唯品會華中區域運營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及配套的體驗展示店將全部投入使用,可提供近5000個就業崗位。華中區運營中心,第一年便實現稅收過億元。
產業龍頭的快速入駐,標志著葛店打造中部最大電子商務總部基地邁出了堅實一步。
規劃18平方公里中部電商基地
20多年來,幾經探索,幾經挫折,葛店迎來了新的機遇——電子商務井噴式發展。
2013年,鄂州市委、市政府敏銳洞悉中部地區已成為電商和倉儲物流龍頭企業必爭之地,決定在葛店開發區規劃18平方公里,全力打造中部最大的電子商務總部基地。
風起于青萍之末。
2012年9月,亞馬遜落戶葛店開發區,投資12億元建設16萬平方米中部營運中心,一期5.3萬平方米于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2013年初,全球知名倉儲企業普洛斯在開發區開建30萬平方米倉儲中心。
與此同時,一批電商巨頭及華中數據中心等重大項目,也在中部地區積極推進中。
電商巨頭們的動向,正是鄂州市發展的機遇。
葛店開發區,具有打造中部最大的電子商務總部基地的獨特的戰略區位和交通優勢——位于我國經濟地理中心,距離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特大城市都在1000公里左右,距離鄭州、南昌、長沙等省會城市都在500公里以內,具有面向全國的市場輻射能力;地處長江黃金水道南岸,緊鄰“九省通衢”的大武漢,是武漢城市圈中最緊密的核心層。15分鐘可抵武漢中心城區和高校聚集區,10分鐘可上京珠、滬蓉高速,境內有武九鐵路貨運編組站、長江深水碼頭和物流園區,交通便捷,物流便利,是發展電商的絕佳選擇。
不僅如此。“十一五”至2020年期間,武漢城市圈發展的戰略定位是以長江經濟帶為主軸的東西部互動發展的關鍵接力點和加速器,內陸地區的先進制造業高地和現代服務業中心,促進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可以說,承接電商巨頭,打造中部電子商務總部基地,正逢其時。
電商之夢書寫產業新篇章
按照規劃,葛店電商基地將集網商總部交易中心、生產、研發、科技孵化、貿易物流、數據服務、金融服務等功能于一體,引入知名電商企業30家以上,形成年銷售額超千億元的產業園區。
目前,電子商務的龍頭企業,已經有多家落戶:大倉儲的龍頭企業唯品會、蘇寧、普洛斯和易商,大物流的龍頭企業東方物流甩掛聯盟、寶灣國際,此外還有華中智慧產業園、依訊北斗產業園、華威科智慧物聯產業園等智慧園區。大倉儲、大物流、大智慧支撐大電商的格局已經形成。
在葛店開發區,總規模近200萬平方米的電商倉儲物流中心已初具規模。“以唯品會為例,按每萬平米儲存75萬件商品計算,40萬平米可儲存3000萬件商品,相當于全省6000萬人口的一半。由于這些商品品牌大、折扣低,深受年輕人喜愛,打開倉庫,就近展示交易,倉儲中心就變成了區域性服裝市場。在網上網下自由切換,這就是電子商務的巨大潛力。”“上百萬平方米的電子商務倉儲,足以支撐一個10萬平方米的區域性電子商務體驗市場。”葛店開發區負責人如是說。
專家評價,聚合了消費者需求的電商,很可能成為改造商業模式、推動上下游行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力量。“倉儲和市場都有了,考慮到就近生產可以節約物流成本,就能吸引大量的加工制造廠。”葛店開發區負責人說。這樣,從電子商務的倉儲到線下體驗市場,再到就近加工制造企業的集聚,一個產業鏈就此形成。
龐大的電商之夢,遠不止于此。
葛店開發區負責人認為,一旦信用支付、商品展示、營銷培訓、第三方物流等各個電商后臺支撐功能逐步集聚成鏈,就能幫周邊的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黃石經開區等企業在網上推銷產品,成為一個開放的服務“總后臺”、“網上大市場”,成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加速器”。
至此,葛店電商基地的藍圖,完美地展現開來:從“龍頭”——電商技術支持區,到“龍身”——倉儲物流,到“龍翼”——展示交易,再到“龍尾”——配套加工制造,一條完整的電商產業鏈,如一條巨龍一樣踏著祥瑞而來。
最終,電子商務將帶來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雙提升”,產業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雙突破”。
去年,葛店開發區成為全省首批電子商務示范基地。
新環境——
為產業量身定做的多功能小鎮
產城互動的邏輯起點是產業,城市功能必須圍繞產業需求來設計。葛店以自身的區位優勢為切入點,確定主導產業和產業鏈,為特定產業主題和產業體系量身定制城市功能和配套,成為推動產城融合發展的主要抓手。
產城脫節 傳統城鎮化的軟肋
葛店開發區,是湖北省1990年興建的第一家開發區,一度作為湖北對外開放的展示窗口。2012年,葛店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
然而,擁有發展先機的開發區“老大哥”,卻在百舸爭流的大潮中,被一個個后來成立的開發區逐漸超越。
為什么起得早,走得慢?“沒有處理好城市與產業、城市與人之間的關系,基礎設施乃至服務與產業不配套,產城之間脫節,有廠區無園區,有園區無社區,有社區無城區。”葛店開發區一位部門負責人坦言,過去,開發區沒有明晰的規劃,只是依托葛店鎮,沿316國道一路布點、滾動開發,自然也沒有合理的功能分區。
產城嚴重脫節、產城不相容的結果是:有房子沒人住,同時又有人沒房子住。一定要讓產城互動,產城融合。
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葛店開發區委托知名規劃設計單位,對葛店科技新城總體規劃進行修編,做好新區總體規劃、產業規劃、控制性詳規以及土地規劃有序銜接工作。
強化規劃剛性約束,統一布局產業平臺、基礎設施、公共事業。按照產業主題,高起點規劃園區,科學編制好電商基地及濕地公園建設規劃、南部生態新區建設規劃,南山臨港新城、南都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沿江物流園的建設規劃,在規劃研究制定過程中與目標企業形成良性互動,確保規劃制定工作與產業招商工作同步推進。
高標準、高起點的規劃,對環境提升和招商引資的促進作用立竿見影,吸引了一大批國際國內知名客商。尤其是電商基地,其招商引資基本上跟規劃編制同步完成。
大招商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圍繞主導產業,葛店開發區進一步加大園區招商、產業招商的力度,重點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招商,拉伸、延長產業鏈。
加大與東湖高新區產業對接合作力度,共同建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擦亮“中國藥谷”金字招牌,發展壯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高新產業集群。引進唯品會、亞馬遜、蘇寧易購等自營電商企業,同時聚集物流、結算、培訓等相關企業配套,形成電商倉儲基地、物流園區和電商商務體驗商圈。
大投入打造宜居宜業環境
葛店開發區成立新環境公司,與建設投資公司一起,積極融資,開展基礎設施建設。
去年以來,水、電、路、氣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投入30億元。續建東湖路、建設大道、香港路等15條道路,新建電商大道、蓮花大道、東湖東路、發展大道、高新大道、開放大道、高新三路等27條道路,形成了內暢外聯、城鄉一體、高效安全的骨干道路交通網絡。燃氣管道、集中供熱管網跟隨道路同步跟進,污水提升泵站、加壓站等設施全部竣工。
申請開通了葛店開發區到武漢市的301公汽、區內501微循環公交及出租車,結束了群眾出門只能步行或坐麻木的歷史。按照功能分區,重新布局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集中精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升企業和產業準入門檻,對污染問題嚴重的項目進行清退。建立污染防治長效管理機制,不定期對企業沉水、井內污水進行監督性環境監測,督促企業達標排放。啟動南部新區生態修復和退垸還湖工程,加快推進濕地公園和文化廣場等重點項目的建設。開發區生活環境和配套功能明顯改善。
新機制——
建立扁平、高效的治理體系
“機制創新是新型城鎮化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葛店開發區針對存在的沉疴陋習,大刀闊斧地開展了一系列改革,形成新的制度優勢,有效破解了制約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各種瓶頸。”
成立行政審批局和綜合執法局一枚印章審批 一頂大蓋帽執法
在鄂州葛店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市民馬先生提交開辦網吧的申請后,他沒有想到的是,工作人員當場就為其辦理了“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他很驚訝,“不是要等好多天才能辦好么?沒想到,現在政府效率這么高!”
見證這一幕的鄂州市市長葉賢林表示,“這就是改革創新的成果,這就是鄂州市需要的速度和效率。”
再看,一個工業項目完成審批需要多長時間?
一般情況下,需要62個工作日。而在葛店開發區,只需7個工作日。
葛店開發區審批速度從哪里來?來自改革,來自創新。
長期以來,繁冗、低效的行政審批廣受詬病。為改變這一狀況,7月中旬,鄂州市委、市政府出臺13條政策,以審批和執法制度改革為突破口,把市級行政審批、行政執法權限全部下放給葛店開發區等七個沿江濱湖新區,讓新區說了算,助力新區發展。
葛店開發區是鄂州市七個新區改革的先行者、示范區。9月3日,葛店率先掛牌成立行政審批局和綜合執法局。鄂州市35個市直部門下放的77項行政審批和359個項目服務,全部劃轉到葛店開發區行政審批局。
鄂州市委書記李兵指出,“傳統的行政審批改革,像個大集貿市場,各單位在一起開窗口設柜臺;鄂州市的改革,從機構整合入手,將審批人員和職能徹底與原單位脫鉤,將全部審批資源末端整合到一個部門,實現全業務審批,徹底消滅并聯審批,行政審批一步到位。同時,整合拆違控違、環保、食品和藥品監管、工商、質檢等五大類、十二項執法,全部并入綜合執法局,徹底消除多頭執法。”
在創新審批體制、集中審批權限的同時,葛店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嘗試創新系列機制:容缺受理、誠信管理等。
所謂容缺受理,是指申請者在暫不能提供全部審批要件的情況下,只要承諾補齊時限,審批局可受理審批。
該局對審批項目實行分類管理,對控制類項目實行零容缺,慎審類不超過30%容缺率,而鼓勵類允許70%容缺率。鼓勵類和慎審類審批項目全部做到30分鐘內立等可取,最快的審批服務僅需5分鐘。
在放寬行政審批門檻的同時,葛店開發區成立了綜合執法局,審批與監管進行無縫對接。綜合執法局承接市直單位下放的907項行政執法權限。
葉賢林指出,“行政審批和綜合執法的關系,就像左右手。左手審批,右手監管;左手降低門檻,右手加強監督。雙手共用,協調用力,提高效率。”“企業所有的審批信息都將同步傳送至綜合執法局,接受后續審查,并同時進入申請人的信用記錄。凡承諾未兌現,提交材料不真實或不合法的,進入信用黑名單。”葛店開發區負責人表示,此舉,在尊重信任投資者的同時,也倒逼企業形成誠信經營的良好氛圍。
改革,倒逼葛店開發區加快建設現代治理體系,打造效能政府。
扁平化管理管委會直接管到村
葛店開發區人口9萬,面積96平方公里,僅相當于一個中等鄉鎮的規模。
然而,過去的開發區,卻有開發區管委會、鄉鎮、村三級管理組織。管理層級過多,管理鏈條太長,信息、指令傳遞的時效低,而且傳遞過程中極易失真、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開發區政令不通、效能低下。
為了減少管理層次,增加管理幅度,形成最短的指揮鏈,開發區推行了“扁平化”改革。徹底撤銷葛店鎮,該鎮的人、財、物均并入開發區機關,其管理職能分解到管委會各局,村干部直接由工委管理,必要時還可以列席開發區主任辦公會。
在本輪村“兩委”換屆選舉過程中,對于問題突出的村,由開發區工委直接選派黨員干部擔任書記或第一書記,統管人財物,并立下軍令狀,“干群關系不徹底改善,絕不回機關。”許多村委會干部坦言,開發區這種扁平化管理,一竿子插到底,大大地提高了效率,確保政令暢通。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員競爭上崗 全員大輪崗
在葛店開發區辦事,明顯感受到干部的氣場與活力。這,源于全員競崗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13年,開發區爭取省、市組織部門支持,開展“任期+實績考核+競崗”改革試點。
以此為契機,葛店開發區對干部人事制度進行大刀闊斧改革,全區干部“集體起立,重新找座位”:
一是實行比選競崗,增加群眾公認度。區直部門正職、副職領導干部全部集體“卸職”,重新競爭上崗。每個卸職干部都要撰寫任職以來的述職報告,面對區機關干部、兩代表一委員、服務對象公開述績,接受民主評議。同時,組織個別座談,深度了解、印證述職干部的德才表現和主要業績。綜合運用差額比選和“兩推一述”的辦法,引導干部在實干、實績上競爭,競出干部真水平、真本事。區直部門10個正職、14個副職崗位,全部通過比選競崗產生。
二是實行雙向選擇,增強人崗匹配度。各單位科室負責人及其他人員,按照人崗匹配的原則,采取雙向選擇的方式確定崗位。雙向選擇的實行,對于解決人崗不匹配、資源利用不充分的問題起到了關鍵作用。全區有121人通過雙向選擇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崗位。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實現了全員競崗、全員輪崗、任期目標管理、責任追究、末位淘汰,形成了一種向上、向下合理流動的激勵機制。
“心齊、氣順、勁足”,開發區干部的注意力聚集到干事創業上來。李兵贊揚開發區,“一年干的事,頂過去好幾年。”
鏈接
跨入新的發展階段,葛店開發區對全區域產業規劃進行重新調整,確立了提升先進制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電子商務基地、藥谷產業園、高端制造產業園、物聯網產業園、生態智慧城,一個又一個高端新產業平臺呼之欲出。
開發區加大與光谷聯合、東湖高新、湖北卓爾等知名平臺運營商合作力度,加快建設進程。全區今年新引進27個億元以上項目,實際到位資金105億元。其中,華中智慧城項目總投資36億元,依訊北斗產業園總投資11億元。
開發區在建項目50個,總投資356億元,包括唯品會、南山臨港新城、東湖高新華中智慧園、省幼兒師范學校、東谷高科國際產業園、亞馬遜華中運營中心二期、科技企業加速器、人福醫藥、泛亞理光、長動鑄鍛、國人智造等一批億元以上重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