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本地新闻

“低就業率榜”背后的高校轉型探索

2014-10-30
来源:河南日報

  洛陽理工學院將課堂教學與工程實訓緊密結合,圖為學生在進行金工實習

  文/圖本報記者尹海濤 本報通訊員徐光秀 鐘偉平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近兩年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15個專業上榜,其中不乏曾被追捧的“高大上”專業。

  ●專業設置如何與市場需求對接,制止就業率不高專業的盲目設置和擴招,成為當下高校需要思考的問題。

  ●在此之前,河南省已確立5所本科高校作為首批試點,為高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探索新路。

  “低就業率專業”榜單引發關注

  最近幾天,大三學生李明(化名)有點郁悶,與同學朋友聊天時都談論同一個話題:自己所學的動畫設計專業到底有沒有前途。

  李明是周口項城人,2011年高考時,并不喜愛美術的他,在高中老師和父母的建議下,報了美術培訓班,當時正興起藝術熱,他就“跟風”參加了藝考,最后如愿考入鄭州一所二本院校的動畫專業。而令他感到失望的是,前幾天,教育部公布了近兩年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他所學的動畫專業也上了“榜單”,此外還有表演、食品衛生與營養學、生物科學、旅游管理等15個近年來被考生和家長視為“香餑餑”的“高大上”專業,都上了榜單。

  “當初老師和父母都認為動畫專業的前景非常好,為什么卻成了難就業的專業?”看到榜單后,還有兩年才畢業的李明首次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產生了疑問。

  感到迷茫的還有正在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習法學專業的高敏,此次河南省有5個專業被亮了紅牌,她所學的法學赫然在列,這讓剛剛入學的她產生了轉專業的想法。“這幾天找老師詢問轉專業的同學不少,但轉專業并不容易,每個系都有名額限制。”

  教育部此次公布的“低就業率本科專業”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熱議。

  中央以及各省的多家媒體都發布了此份“榜單”,不少媒體還對此配發了評論。有媒體認為,教育部對低就業率專業亮紅牌是一種教育責任感,此舉會制止就業率不高專業的盲目設置和擴招。也有媒體提出,對就業率較低專業既要“紅牌”提醒,也要“綠燈”指引,引導高校及時調整專業設置。

  “就業率低主要是人才培養沒有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洛陽理工學院教授、黨委副書記陳巖說,1999年擴招以來,高校都得到了快速發展,校均規模都在萬人以上,但教學條件、師資水平、基礎設施由于教育經費不足沒有及時達到標準,從而造成教學質量的下降。更嚴重的是,高校沒有根據經濟轉型發展及時調整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僵化,培養模式單一,發展目標趨同質化,從而造成畢業生就業難與用人單位招人難的“兩難”局面。

  “低就業率專業”的公布也在高中引起關注。鄭州第九中學的一位畢業班老師說,這幾天在學校里,老師和學生討論最多的也是這個信息,教育部公布的名單可以作為高考學子報考時的參考,而不是盲目選擇所謂的“熱門專業”。

  昔日“熱門專業”為何上榜

  “企業需要的是懂食品加工和檢測的人才,而不是滿腹理論的‘學院派’,我們更愿意招收高職高專的學生,因為他們動手能力強,可以直接上手。”鄭州福晶園企業管理公司總經理劉群立說。

  一邊是用人市場的人才短缺,一邊是高校培養出的人才無法滿足企業需求。近年來,這種人才的供需矛盾顯得尤為突出,也促使外界對大學的專業設置產生了質疑。此次教育部公布的15個專業中,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表演等專業,均是前幾年的時髦專業,并曾被廣泛追捧。

  洛陽理工學院院長楊小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教育部發布該名單是為了加強對高校專業宏觀管理,引導高校主動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從此舉的初衷看,教育部的用心可謂良苦。由于我國近來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發生較大轉變,部分行業對人才需求發生變化,就業率低反映了這些專業在最近幾年的供需變化。

  楊小林認為,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專業設置應該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如果不服務社會,教育就不會有生命力。1999年前后,高校的大規模擴招和部分院校為了招生而迎合學生和家長的需求,開設了不少“時髦專業”,什么專業收入高、就業率高,就設置什么專業,在功利至上的理念下,高校一哄而上,家長和學生也是一哄而上,導致某些專業供求失衡。

  高校專業如何“接地氣”

  教育部公布“低就業率專業”引發關注的背后,河南省很多高校都已在探索專業設置如何與市場接軌。

  10月23日,記者在許昌學院看到,新成立的瑞貝卡學院設立的發制品展廳時尚大氣,將發制品的發展史和手工操作平臺放置在一起,不僅教給學生理論知識,更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

  “瑞貝卡學院是河南省同類院校第一個行業學院,我們主要為發制品行業定向培養管理、營銷、設計等專業人才。”許昌學院瑞貝卡學院院長沈春光告訴記者,學院與中國發制品協會合作,建立了理事會制度,從課程設計、教材編寫、師資配置等方面與發制品行業的專家緊密合作,首批學生已順利入學,并按照既定的培養模式授課,深受全國發制品行業“巨頭”的好評。“雖然他們畢業還要三四年,但已有很多發制品大型企業來校預定畢業生了。”

  “我們的學生還是大三實習階段,工資都拿到七八千塊了!”許昌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兼軟件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張志立欣喜地說,2011級軟件設計班20余名大三學生在實習階段,人均工資達到了5000元以上,這與該院長期以來設立各種科研平臺,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不無關系。

  “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上,我們必須與研究型大學、與高職高專院校區別開來,找準我們的位置。”許昌學院黨委書記王清義接受采訪時說,近年來,學院圍繞地方人才需求與產業升級,大膽改革,加快了專業優化與改造步伐,立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來開設相應的專業。同時,強化開放辦學,除瑞貝卡學院外,還組建了電梯學院、道路養護國家培訓中心等行業學院,圍繞社會行業需要,定向培養與職業標準對接的專業人才。

  楊小林也認為,高校設置和調整專業要主動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按照需求導向、條件保障、規模適度、持續建設的原則制定專業建設規劃,對國家急需、有發展潛力的專業給予更多扶持,而對于那些社會熱度居高不下,市場需求卻有限的專業,要適度控制招生規模,同時要在專業學科教育上投入更多精力,切實提升學生的培養質量。

  高校轉型轉向何處

  此次教育部公布“低就業率專業”引發關注,地方本科院校轉型問題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據了解,目前我國地方本科院校有1036所,在校生1250多萬人。隨著招生生源緊張、新生報到率下降以及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等問題的出現,地方本科院校辦學中一些深層次問題逐步顯現。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強力引導和推動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發展。

  實際上,自2013年5月開始,河南省就確定了黃淮學院、黃河科技學院、洛陽理工學院、許昌學院、安陽工學院5所本科高校作為高校轉型發展試點單位,全面啟動了河南省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研究推動工作。

  楊小林告訴記者,洛陽理工學院作為行業院校轉型試點之一,試點項目為“基于高校轉型發展的學科專業集群建設研究”。該院目前已根據建材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初步分類建設了建筑材料類學科專業集群、先進制造業類學科專業集群、信息控制技術類學科專業集群、區域經濟社會服務類學科專業集群和文化創意產業類學科專業集群。學院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培養高層次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開放辦學,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堅持政產學研相結合,積極開展科研工作,協同創新,不斷提升服務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王清義說,堅定不移地融入地方辦學,推進政產學研合作,是許昌學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也是培養本科層次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路徑。通過五至十年的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先進技術轉移基地和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聯合體,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

  2014年1月10日,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駐馬店召開的部分省市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座談會上說,在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當中,在產業升級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人才,不但需要專科層次的技術型人才,更需要本科以上層次的技術型人才。“地方高校轉型就是一句話,我們對現在的高等教育如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服務經濟發展的需求、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撐,或者成為經濟發展的先導已經逐漸開始明白,落實在行動上。”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