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城區迎來石材產業轉型升級新契機
雲城區位於廣東省中西部,西江南面,是雲浮市唯一的市轄區,總人口近30萬人。雲城區礦產以硫鐵礦、花崗岩、大理石聞名中外,素有「中國硫都」、「中國石都」和「石材王國」之稱。是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鄧發的故鄉,區內的蟠龍洞是世界三大「寶石花洞」之一。雲城區交通便利,324線國道、三茂鐵路、廣梧高速公路和將於今年底通車的南廣高鐵貫穿全境,西江主航道流經區內,雲浮新港位居其中。近年來,雲城區先后榮獲「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廣東省雙擁模範區」、「廣東省文明城市」,今年該區通過了創建全國衛生城市的審核。
今年10月18日,素有「雲石之鄉」的雲城區迎來了第十一屆中國(雲浮)國際石材科技展覽會和第五屆中國(雲浮)石藝文化節。此前,該區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屆石材科技展覽會和四屆石藝文化節,在這兩項盛會的推動下,該區石材產業風生水起,蓬勃發展。
近年來,為了做大做強石材產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雲城區在雲浮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著重抓好石材搬遷整治、載體建設、產業扶持、品牌創建等工作,出台了城區石材企業搬遷方案以及扶優扶強百家石材企業政策,引導石材企業做大做強。去年,該區石材稅收增長勢頭迅猛,累計收入2.7699億元,同比增長36.36%,石材稅收連續三年實現了高位增長。納稅超百萬的石材企業納稅戶從2012年的27家上升到50家,實現稅收1.1501億元,占石材總稅收的41.52%,其中,該區去年評選出的66家規模以上石材企業全年納稅總額1.0686億元,占石材總稅收的30%以上。
雲石之鄉:有著近400年的生產加工歷史
雲城區在地級雲浮市成立前轄區就是雲浮縣,是全國三大石材加工生產基地之一,有著400多年的石材加工歷史,被譽為「雲石之鄉」和「中國石都」。全區共有石材企業4000多家,年生產各類板材6000多萬平方米,异型材、工藝品年生產能力達2000多萬件(套),已形成了13大系列、23大門類、1000多個花色品種,產品暢銷國內外,是「中國石材基地中心」、「中國石材流通示範基地」、「中國人造石之都」和「廣東省民間文化(石雕)藝術之鄉」。
雲城區石材加工歷史悠久,有著近400年的生產加工歷史,可追溯到明朝萬历年間,雲城區有關部門在一次關於石材文物方面的考古活動中,在市區吳家大屋的舊址上發現一塊明代雲石制品。這塊雲石約有1平方米,表面光潔,上面刻有雙鯉吐珠、雙龜的圖案。據雲浮縣誌記載,肇慶水月宮內所立「水月宮建於明代嘉靖年間」的石碑,是當時雲浮生產的大理石片。明朝萬历年間,東安石匠開山鑿石,制作石人、石馬、石舂、石磨、石門腳、石碑等。到了清朝,雲浮出現手工鋸石作坊,組建「雲石行」,生產的「東安花石」曾出口到東南亞。清咸豐七年(1857年),富林連塘崗咀村張源昌已設廠生產雲石板材。清代末年,雲城附近的羅斗崗、張屋、石腳圍一帶,已陸續興起民間加工雲石板材。
到了民國初期,雲城區出現私營企業公司,進行批量生產雲石板材。解放前,在高峰蓮塘和雲城羅斗崗建立了廣東石材公司及民生機鋸石廠。1954年首家公私合營雲浮石料廠成立,大理石板材赴京鑲嵌在人民大會堂,并在1965年首次出口,使雲浮石材在國內的地位和影響力有了很大提高,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點石成金:構建「百里石材走廊」
「雲石」生產雖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但歷史上并沒有給雲浮人帶來多少財富。長期以來,這些豐富的石料資源卻成了制約以農業為主、地少人多的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一大批能工巧匠湮沒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平淡農村生產生活之中。「雲浮雲浮,滿山石頭,若然調走,永不回頭!」這首打油詩,足以讓人感受到歷史上曾經的雲浮「模樣」。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石鄉大地,吹醒了石鄉人「點石成金」的夢想,由此也引發了雲浮石材產業的第一次大發展。1983年,在位於雲城區的牧羊村里,村黨支部書記林漢暗中聯合6戶村民興辦起第一家個體石料加工廠,一年净賺6萬元,引起巨大轟動。短短幾年時間,該村就建起了50多家石材企業。當時的雲浮縣委、縣政府果斷決定,選擇石材業為振興雲浮經濟的突破口,并在全縣範圍內推廣「牧羊村經驗」。很快,雲浮開始實施「大、中、小一齊上,縣、鎮、村、聯戶、個體五個輪子一齊轉」的發展戰略,至80年代中后期,雲浮的石材企業由100多家發展到1200多家,推動石材業進入第一輪發展高潮。
上世紀90年代初,雲浮設立縣級市,經濟發展提速,以324國道擴建改造為契機,沿國道兩旁大搞工業區開發,扶持石材企業進園入區,同時在北京召開雲浮石材發布會,在中央電視台做廣告。通過實施一系列扶持和引導措施,石材企業數量增加,生產規模迅速擴大,石材業發展走上了快車道,沿324國道的「百里石材走廊」已現雛形,并成為全國四大石材基地之一。
轉型升級:迎來做大做強發展新契機
今年8月22日,在經過審核公示后,雲城區對廣東太古石材有限公司、雲浮市輝華石材有限公司、美琦石業、創業石材有限公司、新雲石業等14家規模以上石材企業進行表彰,共給予補助、扶持、獎勵資金34.5676萬元。據了解,這是該區落實去年扶持百家石材企業做大做強的行動體現。根據去年《雲城區扶優扶強百家石材企業工程實施方案》,在去年該區評選出的66家規模以上企業中,上述14家符合「企業集團化、規模化發展」、「石材產品和工藝創新」等方面的扶持條件,獲得該區的扶持獎勵資金。
扶持66家規模以上石材企業做大做強。石材產業是雲城區的支柱產業,4000多家石材企業分布在該區324國道兩旁,但因量多規模小導致企業競爭力不足,品牌效應難以發揮。在發展中,石材企業主希望政府能在土地、技術創新、資金、融資等方面支持企業做大做強。而作為當地主管部門的雲城區,一直以來,希望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減少一部分企業規模小、競爭力不強的石材企業。從而加快石材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通過多次調研,去年雲城區出台了《雲城區扶優扶強百家石材企業工程實施方案》,按照企業規模、經濟效益、發展潜力、本地貢獻等4個方面、12個指標確定了66家符合條件的首期扶優扶強石材企業,并在《雲浮日報》上進行公示。雲城區通過扶優扶強「百家石材企業」工程,把其作為推動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代表。
對於入選的66家規模以上石材企業,該區分別在企業稅收、機械設備購置、科技創新研發、品牌創建、營銷、融資等方面,給予企業稅率支持、現金補貼、一次性現金獎勵及其他綜合扶持措施,以支持企業通過石材工藝創新、產業鏈延伸發展、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等途徑,走集團化、規模化發展的道路,從而促使該區石材產業做大做強、轉型升級。用3年將城區石材企業搬進園區。為了承接城區石材企業的搬遷進駐,雲城區投資7.8億元分二期建設安塘石材轉移基地,基地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目前承接中心城區石材企業搬遷的安塘石材轉移基地一期已建設完畢,已安置從城區搬遷過來的石材企業247家,一期建成后,年產值可達30億元,年可創稅利5億元,可解決勞動就業8000多人。目前,安塘石材轉移基地二期正在建設中,預計年底即可以承接石材入園。
「中心城區輻射能力弱,一直是雲浮的短板,一個城市的中心區域如果變成低端石材產業的大工廠,后果將是無法想象的。」雲城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江壯宏表示,將用3年的時間將城區牧羊路以及環市路等地的300多家石材工廠搬出中心城區,落戶於城區以東的安塘石材基地,這樣既推動石材產業轉型升級,也給中心城區騰挪出發展空間。多年以來,雲浮傳統石材產業規模小、管理亂的狀况凸顯。雲城區在擴容提質中,通過搬遷中心城區石材企業,建設統一規劃和管理的石材園區,使石材產業集聚發展,做大做強,打造千億石材產業集群。此外,中心城區石材搬遷后騰空出來的土地可以發展等第三產業。通過將城區石材企業搬遷到園區集聚發展,騰空出來的土地發展房地產、酒店提升石材產業水平,雲城區通過這「一石二鳥」的方法,實現了石材產業水平提升和城市擴容提質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