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李石林、陳進報道:6日,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市長唐良智(右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武漢將制定12項改革行動計劃,走在轉型前列。
唐良智表示,武漢正在以國家賦予的「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批准的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兩大試驗為重點,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取得了一些突破。
他介紹,為推進轉型發展,武漢改進績效考核方法,不惟GDP論。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作為重要考核指標,提高考評權重,實施生態環保一票否決的制度。同時,實行嚴格的項目准入制度,「對於高質量、綠色、民生的GDP,能搞多快搞多快,對粗放的、不能給老百姓帶來實惠的GDP堅決不要!近三年來,武漢拒批的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有60多個。」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唐良智說,武漢市注重以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劃定了基本生態控制線,并在全國率先以市長令和人大決定的形式為生態控制線把關。頒布實施全國首部湖泊保護條例,組建了全國首個湖泊管理局。武漢水多,是座「水城」,因此還出台了全國首個湖泊的「三線一路」保護規劃。
與此同時,該市近年來還推出了改善空氣質量的行動計劃,推出了36項舉措,綜合治理霧霾。武漢發展環保市場,成立全國首家城市礦產交易所,對城市的電子廢弃物進行交易。同時探索生態補償制度的辦法,在全國率先出台了的濕地保護區的生態補償辦法等等。
在科技體制改革上,武漢推出「黃金十條」,同時,由高校牽頭,聯合企業,按照市場主導、股東投入、政府支持的企業化運作方式,挖掘武漢地區高校優勢學科的資源和研究力量,組建產業技術研究院,100多項應用型項目在10家研究院開發,實現了產業需求、高校科研優勢的有機結合。
在轉變政府職能方面,武漢市級行政審批由2011年的748項減到259項,審批時限平均提速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