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張學修
東奧落幕,香港代表隊1金2銀3銅的出色表現引起了一場全民狂歡,掀起一陣體育熱潮。今年特區政府也愈來愈重視體育發展,藉着奧運的良好機緣,日前特首林鄭月娥宣布五大措施支援體育發展,包括與商界和體育界共同探討產業發展和人力需求。其中最矚目的就是造價9.9億元的體院新大樓工程將提早展開,計劃於2024年6月巴黎奧運前落成。體育學院一直是香港運動員的生產基地,如今得到了政府各界的大力贊助,更有利於以此為載體,從小發掘和培養本地體育人才,為香港體育產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伴隨着經濟社會發展,香港的體育產業作為朝陽產業、綠色產業的代表,大有可為。
其一,除了原本主張的體育「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之外,更要發展「產業化」和「專業化」。體育的經濟潛力不容小覷,在服飾、器材、場地、職業比賽等方面都藏有龐大商機。2023年啟德運動園落地在即,相信屆時適合本港舉辦的運動賽事將會大大增加,現在就應把握時機,政府除了投入大量金錢之外,亦要有全面的未來規劃,推動本港體育產業規模擴大。例如,政府可以鼓勵商界資助成立俱樂部,從體院裏選拔簽約運動員,舉辦地區聯賽或國際聯賽。當運動員創下佳績時,贊助出錢出力的商企也會跟着受益,這樣能夠更好地實現經濟和體育的良性循環。
其二,本港多所大學院校亦應積極參與到體育發展中。目前港隊裏的精英人才大多是由體院輸送培養,香港的院校在這方面確是乏善可陳。反觀美國,有運動特長的學生卻是招生時最受歡迎的。香港院校應增加體育相關學科的數量,並且擴大面向體育特長生的招生,爭取錄取更多的精英運動員,為日後港隊選拔人才提供更多優秀資源。目前多間學校都稱有提供獎學金和彈性安排,這是一個好的開端,未來學校應完善該方面相關的機制,與體院互相合作,為精英運動員提供靈活的學習支援,讓運動員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發展體育特長。這既能改變社會對於運動影響學業的偏見,也有助於解決運動員退役後的生計問題,一舉兩得。
其三,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為體育界提供全方面的支援。一方面,政府和商界可以資助組織本港運動員赴內地和海外交流學習。香港地緣優勢明顯,毗鄰內地,面向海外。應充分利用這個優勢,讓香港運動員既能參與中國國家隊的集訓,也能和海外精英拜師學藝。不同國家都有各自擅長的項目,若香港的運動員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和「高手」切磋過招,相信對於提升技術定有幫助。另一方面,眾所周知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容易受傷,因此醫界應大力推動「運動醫學與科研」的發展,為運動員提供賽前、賽時、賽後的即時支援,幫助運動員預防受傷、提供醫療支援,讓運動員在最佳的身體和精神狀態下參賽,並在賽後得到最好的調整。
持續體育發展是香港多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這能夠幫助拓展香港的「朋友圈」,向世界展現着開放自信、友善包容、敢於拼搏的「香港精神」。今後政府和社會各界要團結一心,共同推動本地體育事業的發展和壯大,讓香港融入國際體育深度交往,為國際體壇發展貢獻香港的力量,讓世界看到香港的潛力與實力,香港體壇的明天定會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