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模範自治區」的勵精圖治

2021-03-07 04:07
來源:香港商報

 在春風送暖的今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新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必須完整、準確、全面理解和貫徹,着力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按照把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戰略定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書寫內蒙古發展新篇章。要倍加珍惜、繼續堅持民族團結光榮傳統和「模範自治區」崇高榮譽,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局。要抓好黨史學習教育,教育引導全體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新時代內蒙古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內蒙古全區各族人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眾志成城、迎難而上,戰疫情、促改革、拓開放,抓脫貧、惠民生,保增長、穩大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決戰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十三五」時期是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內蒙古堅持穩中求進,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區經濟持續回穩。內蒙古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力拓生態優先、綠色、高質發展新路子。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稅收收入位居全國前列。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4%和8.4%,農牧民收入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城鎮化率達到64.1%。民營經濟市場主體佔比達到97.4%。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新科技領軍的大型項目先後建成,數字經濟、會展經濟、商貿物流、現代金融等加快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扶貧資金112.3億元 實施扶貧項目6751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內蒙古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可喜可賀。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

 積力之所舉,則無往而不勝。內蒙古精準落實各項幫扶措施,全年投入扶貧資金112.3億元,實施扶貧項目6751個。80個旗縣推行防貧保險,73個旗縣成立扶貧資產管理機構。北京市和中央單位分別投入資金19.1億元和3.3億元,在產業發展、項目建設、人才技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80.2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57個貧困旗縣、3681個貧困嘎查村全部摘帽退出。完成12.49萬貧困人口易地搬遷任務,建設安置住房5.33萬套。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部落實產業扶貧項目,40.3萬貧困人口納入低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3019元增加到2020年的13159元,年均增長34.2%,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成就 。

 849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草原英雄兒女」實至名歸

 內蒙古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果。內蒙古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抗擊疫情。55天實現本土確診病例首次清零。內蒙古849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出色完成任務,被譽為「草原英雄兒女」。內蒙古向湖北捐贈肉、乳、大米、馬鈴薯等生活物資1000多噸,全區企業通過紅十字會向湖北捐贈款物1.21億元。內蒙古全區各族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構建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充分彰顯了偉大的抗疫精神。

 產業轉型升級 構築質的跨越 加強科技引領 高新技術企業逾1000家

 新發展格局是全新的理論、全新的任務和全新的模式,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對經濟循環系統性再造與升級。內蒙古的產業轉型升級,是嶄新發展模式的一次質的躍升。

 內蒙古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突出。煤炭儲量、產能、煤炭外運量居全國第一位,發電量、外送電量、風電裝機居全國第一位。內蒙古深入推進「科技興蒙」的戰略成效卓著,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新增電力裝機4000萬千瓦,總裝機達1.46億千瓦。

 超純稀土金屬綠色化製備技術、高容量儲氫合金材料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延長煤炭和稀土等產業鏈,煤電鋁一體化達到65%,稀土原材料就地轉化率達到70%,稀土永磁、儲氫、拋光等新材料產值位居全國前列。新開工煤電裝機838萬千瓦,錫林郭勒700萬千瓦風電項目建成併網,新建5條特高壓電力外送通道,「煤從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發電量和外送電量居全國首位。全國最大「源網荷儲」示範項目落地烏蘭察布,通遼「火風光儲製研」一體化示範項目開工建設。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佔全區總裝機36%,新能源消費比例達到17%。國內首座民用液氫工廠在烏海投運。「蒙芯」超微功耗傳感器已在多個行業應用,「青城之光」高性能計算公共服務平台投入使用。數據中心裝機能力突破120萬台,應用5G技術,推進智慧礦山建設。

 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全面推進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內蒙古建成高標準農田4125萬畝,改良鹽堿化耕地157.2萬畝。全區糧食產量732.8億斤,實現「十七連豐」,肉類產量260.7萬噸,實現「十六連穩」。新建草原肉羊和向日葵兩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實施奶業振興三年行動,規劃建設黃河流域、嫩江流域、西遼河流域和呼倫貝爾、錫林郭勒草原五大奶源基地,實施種養加一體化。奶牛存欄129.3萬頭,牛奶產量611.5萬噸,分別增長5.6%和5.9%。推進農畜產品公用品牌建設,「天賦河套」榮獲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榜第一。開展牧區現代化試點,統籌推進牧區生產發展、牧民生活富裕、草原生態良好相統一。30萬農牧民飲用水氟砷碘超標和苦鹹水問題得到解決,新改建農村牧區公路8071公里。

 對外開放與經濟發展成良性互動

 內蒙古橫跨「三北」、外接俄蒙、內連八省區,是中國「北開南聯、東進西出」的重要樞紐,19個邊境口岸形成陸海聯運的優越條件。內蒙古不斷加強國際產能合作,與全球多個國家建立了經貿往來。5年來,全區進出口總額年增長8.5%,2020年外貿進出口值1043.3億元人民幣。作為祖國向北開放的橋頭堡、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組成部分、「歐亞大通道」的節點,內蒙古發揮著中國向北開放重要窗口的作用。

 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社會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關鍵所在。內蒙古新建通用機場15個,民用機場達到40個。建成高速鐵路404公里,接入全國高鐵網。赤峰至京瀋高鐵連接線建成運營,集大高鐵、集通鐵路擴能改造、呼和浩特新機場等項目開工建設。建成呼和浩特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全區5G基站突破1萬個。全區行政嘎查村光纖通達率和4G網絡覆蓋率達到98%以上。所有旗縣(市、區)通高等級公路,所有蘇木鄉鎮和具備條件的行政嘎查村通硬化路。2020年,內蒙古服務過境中歐班列5000多列,回程貨物品類不斷增加。滿洲里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獲批。阿聯酋赤峰「一帶一路」草畜一體化項目、以色列巴彥淖爾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有序推進。

 生態環境建設成效卓著 林業草原建設 沙化土地治理面積居全國第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護好內蒙古生態環境,築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內蒙古林業、草原建設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積居全國第一,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實現「雙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雙減少」。完成造林1372.6萬畝、種草1687.5萬畝,大興安嶺及周邊地區退耕還林還草還濕60萬畝,實施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濕地生態修復和水源涵養提升工程。內蒙古建成一批綠色礦山、園區、綠色工廠。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等達到372個。全區50%以上的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把保護草原、森林作為首要任務,明確規定草原重要生態功能區不再新上礦業開發和風電、光伏項目,已建項目有序退出。停止自然保護區內所有礦山企業開採勘探活動,提高露天礦治理標準。取締違規佔用草原的旅遊景區景點397家,輝騰錫勒草原保護區風電機組開始拆除。

 「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繪就

 內蒙古從經濟轉型、改革開放、社會文明、生態文明、民生福祉、治理效能六個方面,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內蒙古的戰略定位,築牢中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打造中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走出一條符合戰略定位、體現內蒙古特色,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記者 郭建麗)

[責任編輯:岳昕]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