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國家「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之一。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國家戰略,自然是大家關注的重點議題。來自香港的幾位全國政協委員就積極為大灣區獻策,希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不負民眾期望。
黃若虹:加快推進創新合作助力大灣區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力高集團董事局主席黃若虹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兩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藍圖一步步變成現實。粵港澳協同創新體系所蘊含的蓬勃創新能量正不斷釋放。但大灣區分屬不同關稅區,擁有不同法律制度和行政體系,創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動還存在諸多的堵點,創新合作空間也受到一定限制。
因此,黃若虹認為,建立健全統籌協調機制,破除制度障礙,加快推進創新合作,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顯得尤為突出。他建議:一方面是要加快深化落實已出台的創新合作政策,讓政策紅利早見效。加快落地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規劃,優化大灣區創新合作空間布局,加快制定和出台更多的政策法律和具體措施,對一些特殊的領域,可試行實施一些特殊政策。
另一方面,黃若虹建議加快推進各類創新平台建設,為創新營造更好營商環境。黃若虹指,發揮好港澳融資能力強、國際化渠道廣、專業化服務與國際接軌等優勢,抓緊落地一批高新科技合作的標杆項目,攜手一起承擔國際、國內的重大科研任務,並且分階段及時公布進展情況。
此外,黃若虹還建議加快完善創新合作配套政策,打造「創新」文化。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要在大灣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優化人才資源配置,要建設一批能吸引國際化專業人才的國際學校,讓人才真正留下來。
黃西勤:深圳機場建設還需加快腳步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會長、國眾聯集團董事長黃西勤指出,目前深圳機場正着力推進「六位一體」多式聯運體系規劃建設,但是對標紐約機場、東京機場等世界先進機場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功能定位,深圳機場海陸空鐵綜合交通樞紐的作用仍然需要強化,在實現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深圳機場建設還需加快腳步。
黃西勤建議,加快推進深圳機場「六位一體」多式聯運體系規劃建設,將深圳機場建設為高水平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一是加快廣深第二高鐵(深永鐵路)實施,有利於高效銜接深茂鐵路,形成更為高效的空鐵聯運體系,提升大灣區輻射力。二是加快深大城際延伸至中山市規劃研究,從而打造「深中惠」城際鐵路交匯通道,發揮城際鐵路網絡在深圳與珠江西海岸城市融合發展中的價值。三是加快濱江大道建設,並於第三跑道啟用前建成,避免對第三跑道造成不停航施工、航空限高等運行與安全問題。四是關注機場碼頭在大灣區中的功能價值,建議在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中,將機場碼頭規劃建設成為大灣區重要的空海聯運基地與區域海上交通旅遊中心,並在碼頭附近海域使用權上給予深圳機場支持。
涂輝龍:拓寬互聯互通路徑 為大灣區提供人才保障
由於粵港澳大灣區三地在經濟制度、法律體系、行政政策、社會形態以及文化價值觀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區域內產業發展要素流通不通暢。為此,全國政協委員、海雅集團董事局主席涂輝龍建議,在人才政策、人才配置、人才流動等方面,拓寬互聯互通路徑,打破灣區內人才流動的限制,從根本上為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且可持續的創新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一方面,涂輝龍建議,建立並完善大灣區人才合作協調認證機制,由粵港澳三地政府牽頭,參照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的機構設置,設立「大灣區人才工作辦公室」,負責灣區內人才工作決策部署及各類人才的引進、培養與服務工作,為推進人才一體化運行搭建統一的協調平台。
另一方面,為了助力大灣區人才、地區、產業之間的精準匹配和良性互動,涂輝龍建議,藉助大數據技術,打造大灣區人才搜索數據庫。整合三地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服務等方面的措施和政策,完善人才資訊。
此外,涂輝龍還建議,要構建開放型人才流動新模式,完善三地口岸合作機制,設置產業要素綠色通道。比如,人員流動方面,可先由高端人才開始,由三地政府和港澳出入境部門發放「大灣區高端人才通行證」。
涂輝龍指出,創新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則是發展的第一資源。加快推動灣區內人才高效流動,充分釋放人才紅利,方能助力大灣區打造為具影響力、競爭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記者 徐艷瓊、朱輝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