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宇宙和自然 直把書法做道場 王建勳書法藝術初探

2020-12-29 10:35
來源:香港商報

 中國文化的精神就是天人合一,貴在融洽,求得精、氣、神的統一。而書法藝術就是生命與人格的表白,蘊涵著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其最高意境一樣是神采、骨力與意韻。因為書法可以抄載經文、造像題記、碑刻銘文,以傳播後世,所以在書寫經文的過程中,佛道書法得到了很大發展。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裏,無數的佛家道家苦練書法,傳承書法,把書法當做自己修煉悟道的渠道和載體,獲益匪淺。王建勳就是這樣一位書法家。

 王建勳,法號釋恆明,道法義,河南方城人,10歲開始學習書法,曾受名家陳天然、王進軒、王洪亮老師指導,曾在嵩山、終南山、中岳廟和洛陽下青宮等地精煉養生之道。由於勤耕不輟,王建勳老師的佛道書法,講究禪心佛緣,筆隨意走,用墨翩然,氣韻靈動。不強求撲拙,不矯尚張揚,書法中蘊藏?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以書法為載體 感悟宇宙與人生真諦

 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先生曾說:「中國的書法,是節奏化了的自然,是表達?深一層對生命形象的構思,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

 王建勳老師認為,藝術本身就是引導人們自覺地感悟宇宙與人生真諦的過程,因此以書法藝術為載體參悟,需要從三個方面喚醒引導自身道德境界的指歸:一是要遵循書法本身線條藝術的規律,不可以輕易求變求異,要讓大眾通過作品明了真義;二是遵循作品內容本身,所書一定是富含哲理性和正能量的內容,讓人們視之爽目,思之有悟,悟之釋懷;三是注意與作品所屬人的交流,通過交流碰撞產生思想的火花,把每次的創作都當成一次感悟宇宙與人生真諦的旅程。因此王建勳老師的書法拙撲天真,中正守和,穩重端莊,透露出生命與心靈最深處的和諧。

 以書法為運動 健身修身和養性

 書法是一項很好的運動,長期練習書法,可以促使全身關節靈活,氣韻貫通,是一項難得的養生術,長此以往,身體必然健康。練字時需要心平氣和,環境整潔而又幽靜,這對調理一個人的脾氣至關重要。天天書寫默寫名言警句、子史經集,本身就是一次文化普及與學習的過程,長此以往,書寫者一定非常安靜,脾氣會好很多,修養在不知不覺中就提高了。其實那綿綿不息的線條與文字,就像是中國人堅韌的品性。

 除此之外,王建勳老師還注重在點滴生活中對心境的錘煉,練書法更是修煉心境。佛道書法不僅能反應中國古代經典的哲學寓理,亦能帶給書寫者一份內心的寧靜。更能讓大眾在體會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從中多悟出一些人生意義和道理,給整個社會帶來一份寧靜與淡泊。

 以書法做道場 與自然融合為一

 蔡邕的《九勢》雲:「書肇於自然,自然即立,陰陽生焉,陰陽即生,形勢出矣。」意思是說,書法始於自然,當然要遵循自然之規,就是自然的書寫。

 可是為什麼又要講究有法度的書寫呢?試想人人統一書寫必然千人一面,無法突出書法的個性。王建勳老師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向大自然學習。在大自然裏,萬物自由生長,但是樹必須遵循樹的樣子生長,花朵必須按照花朵的樣子開放,即便這樣世界上並沒有兩棵長得一模一樣的樹木,也沒有兩朵完全一樣的花朵,如果我們仔細分辨,還是可以分清。這就譬如做人,是在先達到做人的標準後,再去張揚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特長。書法亦然。

 這才是書法的真旨,與藝術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有異曲同工之妙。沒有規矩顯然不能成方圓,沒有根本也不可能有高度。書法的最高境界是取於自然,不是不做約束,是由不自然升華到自然。

 持之以恆的修煉,是王建勳老師的行草端莊嚴謹,而又不失和諧酣暢、靈光流動,線條勁道而又不失明朗輕快、飄逸灑脫,深諳師化自然的妙諦,體現了佛道雙修、悲天憫人的情懷。王建勳老師善於布局,作品留白特別用心,筆墨虛實、濃淡、乾濕、枯潤千變萬化,又渾然一體;字形布局或主或次,或次或主,虛實結合,似有定則,又隨勢而變化,但是變而不亂,一切都隨心意的流轉或疏或密,或靜或動,心意與筆法和自然相通,表現出了自然與自我融合為一的生命氣氛,由此彰顯出生動的氣韻。(記者 劉同偉 魏坤 李學欣)

 王建勳簡介

 王建勳,字雅墨,法號釋恆明,道法義,河南方城人,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名家協會會員,少林書畫院理事,宗筋養生創始人,中醫經絡理療師,崇佛禪寺書畫院院長,河南易經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曾在嵩山、終南山、中岳廟和洛陽下青宮等地精煉養生之道。10歲開始學習書法,曾受名家陳天然、王進軒、王洪亮老師指導。書畫作品在「百年學府盃」「青年文明盃」「祖國頌盃」、首屆「聞一多盃」「羲之獎」等全國書法大賽中獲獎,曾多次在《書法報》《東方書畫報》《書法》《青少年書法》《鋼筆書法報》等專業報刊發表,被東方藝術研究院院、聞一多紀念館等收藏。

[責任編輯:岳昕]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