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前,紫禁城在北京落成。六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高手匠人不斷延續著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12月31日晚登陸央視紀錄頻道。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故宮博物院聯合出品,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
該片以「丹宸永固」大展、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古建歲修保養為線索,通過故宮博物院古建部、修繕技藝部、工程處、文保科技部、考古部等故宮人的工作視角,踏上故宮再發現之旅。紀錄片聚焦古建修繕保護,紀錄宮牆之內悉心呵護故宮的匠人,展現宮牆之外的天下人與這座城池發生奇妙的關聯,講述紫禁城青春永駐的故事。
《我在故宮六百年》回眸故宮600年的時光流傳,以代表性的故宮建築、故宮文物以及一代代的故宮人,來尋找故宮的歷史坐標和歲月記憶,通過「我在」開啟故宮再發現之旅,於細微處探索紫禁城的奧秘。這些奧秘既有故宮深處的大歷史,也有故宮古建上的趣聞故事,更有紫禁城每塊磚瓦、每根梁枋所發出的「文明之聲」。
片中,故宮的每塊磚、每片瓦、每根樑、每幅彩畫,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只有與它們相處足夠長時間的人,才能夠聽懂它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人逝去了,宮殿還在;宮殿老了,總有新人來。
2016年,展現故宮匠人修復故宮文物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一經播出,便風靡網絡,掀起了對於文物修復的關注。如今,《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再次聚焦故宮匠人與學者,呈現故宮古建修繕的過程和技術。
故宮博物院古建部高級工程師夏榮祥,指導「丹宸永固」大展展品木工工具的製作。
古建營造技藝火種長燃不熄
六百年來,紫禁城遭遇過歲月的侵蝕,但一代又一代工匠用他們的技藝和智慧,不斷延續著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在《我在故宮六百年》中,故宮人癡心尋訪海月貝殼,按照傳統工藝繪製保存彩畫小樣,在換好的構件上標註更換日期……這些,都體現了匠心。長春宮遊廊彩畫繪製;養心殿扶脊木更換;角樓、乾隆花園古華軒修繕等,則展現了匠人的技藝和智慧。
片中故宮的「丹宸永固」大展、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古建歲修保養的背後,站著的是幾代故宮人,也正是因為這些人,古老宮殿修繕的技藝和智慧才得以豐富發展,代代延續。
紫禁城還留住了歷史長河中無名匠人的精彩作品,成為了當代工匠們的典範,指引著他們以古人為師,追求更高層次的技藝水平。
當下古建修繕在堅持傳統修繕技藝的同時,也在不斷引入現代科技技術,延續文物修復的人才隊伍。在修復保護的過程中,故宮博物院也在與諸多國內外專業機構合作,藉助科技創新的力量,培養新一代青年文保人。在採用傳統工藝保養修復文物的同時,故宮文物醫院也配備了先進的文物「診療」設備,吸引了更多熱愛文保事業的年輕人加入進來。80後的故宮考古工作者、畢業於名校專攻修繕材料的青年專家、來自修繕技藝部傳承匠作技藝的學員……片中,新一代文保人傳承前輩的匠作技藝與匠心,逐漸成長,古建營造技藝的火種,由此長燃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