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漢文簡介
齊漢文,字潤錦,筆名晚山,河南省駐馬店上蔡縣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其書道受益於當代劉文華、曹寶霖、劉洪彪等當代名家。歷任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來賓慱古書畫藝術院副院長,河南省人大書畫院常務理事,河南省翰墨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兼秘書長,河南省陽明心學文化書畫院院長等職務,鄭州大學西亞斯學院、河南省師范學院、河南省輕工業學院等院校聘請其為客座教授。
參加全國性書法展賽並多次獲獎,被授予「國家文化建設貢獻人物」「中國當代優秀藝術家」「中國書法百傑」等榮譽稱號。出版有《齊漢文書法作品集》《中原翰墨印象(齊漢文卷)》等作品集。作品曾被國家和地方博物館收藏,藝術成就被多種媒體報道。聯繫電話:15038288291
師古人 臨研摩崖石刻 揣度筆墨氣象
摩崖書法就是通過臨摹手法不斷地修飾,把原本的紙墨文字等比例擴大後填至山岩,進行石刻。石刻考量工匠水平,是對書法作品的二度創作,需要很強的空間思考能力。好的石刻作品不再僅僅隻是一件孤立的藝術品點綴,而是與自然融為一體,成為景區的一個組成部分,甚至成為景區的中心。雁蕩山、黃山、新安大好山水、蘇氏山水等摩崖石刻不僅是書法藝術的寶庫,而且大多成為最主要的核心景點。
摩崖石刻的書寫工具是刀,書寫媒介不是薄如蟬翼的紙張,而是堅硬無比的石頭,這些屬性決定了石刻作品的磅?大氣,厚重有加,而且立體感很強,樸拙之美渾然天成。齊漢文先生走遍名山大川,觀察臨摹優秀石刻作品,從中尋找總結出了石刻作品刀鋒運用的規律。因此,齊漢文書法作品善於刀鋒入紙,中鋒行運,看似粗狂卻點畫到位,筆力千鈞,無論重墨或者飛白,都極具力量感。
師山水 以自然為道場 體悟「天人合一」
摩崖石刻的厚重必然會影響書法線性的流暢和靈動,其草書作品更容易受到限制。可是我們遍觀所有流傳於世的經典摩崖石刻作品,這種局限性幾乎不存在。原因在哪裏呢?齊漢文先生在研究中發現,這些石刻作品已經不再拘泥於方寸之間,而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大自然寬闊的視野就是無邊的畫布,山川、草木、青空等都與石刻作品協調共存,大自然的風變雲幻亦或星轉斗移,甚至連每一天交替嬗變的光影,都賦予了石刻作品的流動與空靈之美。由此齊漢文明白,原來石刻作品就是一幅畫,與中國山水畫創作講究師造化一樣,道法自然,以自然為師,重在體悟「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涵。「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畫意濃」,黃賓虹先生在蜀留下的佳句道出了師造化的真諦。
師先賢 深入火熱生活 涵養人文情懷
齊漢文先生在臨研中發現,中國現存的摩崖石刻之所以永放光芒,另一個原因在於石刻內容,題寫者或帝王將相,或聖賢大儒,或名言警句以醒世,或詩詞歌賦以抒懷,洋溢?悲天憫人、濟世齊家的人文情懷。純道《禪意題記》一段話:中國山水畫之所以經久不衰,就在於山水畫承載?士大夫特有的人文情懷,崇尚「遁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般的孤傲,道法自然以求放空世欲,天人合一以得逍遙安住。
這種人文情懷從哪裏來?漢文先生認為應該向先賢輩求,從經典裏讀,在生活中悟,最終明白藝術來源於生活,一個文藝工作者終生服務的目標和方向是為人民服務。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只有在與人民群眾的交流互信中、在火熱的勞動創造中,才能不斷創作出更加優秀的力作和精品,這就是最崇高的人文情懷。
師未來 融合百家之長 形成自己風格
「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漢文先生自幼愛好書法,步入軍旅或後從政從商,皆臨池不輟。在不斷向摩崖石刻、大自然和先哲賢人學習取經的基礎上,取山川意象,窮究《西狹頌》《何君閣道碑》《褒斜道》《石門銘》等碑帖和摩崖刀法,道法古意,融匯筆端,或用隸法行草,或用草意結隸,孕育摩崖風韻,最終形成極具個人風格的書體——摩崖草。
其摩崖草結體古拙,筆勢健勁,線條厚重,富有張力,給人以歲月滄桑感。如《杜甫‧客至》《陶淵明‧飲酒》《文征明‧五律詩軸》等作品,大開大闔不失統一,險象環生化險為夷,畫面厚重中不失靈動,統一中姿態多變,古拙中不失道法。
其行草勢張氣暢,似吞雲吐霧觀瀑聽泉。如對聯《詩書千秋經綸志,松開四時瀟灑心》、橫幅《三國演義開篇詞》、條屏《歐陽修醉翁亭記選句》等,得王鐸筆意,落筆漲墨四溢,塞堰漫湖;行筆水流旱灘,時緩時急;快時暴風驟雨,慢如蠶蛛吐絲;勢張氣滿,節律明快,意遠韻舒。 ( 劉同偉 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