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藝潮「+ve/-ve」展覽帶來共鳴,令人捧腹大笑或會心一笑,這兒展出的60餘幅藝術作品全部是香港藝術家受新冠肺炎觸動而創作的。新藝潮創辦人及董事總經理黃白露當起導賞員,向記者介紹這些獨一無二的作品。她深有感觸地說,雖然活在疫情下,但香港藝術家沒有停止他們的追求,反而創造出更有深度的作品,令人驚喜。這些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香港人的特質:靈活變通,積極面對挑戰。任何事都取決於自己的選擇,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任何困難都能夠渡過。
黃白露表示,未來希望與更多優秀藝術家合作。她身後是鍾大富的岩彩畫「避疫獨處」。
香港商報記者 鄧江紅
新冠肺炎自今年年頭至今,整個世界的經濟差不多停頓下來,各種媒體上也充斥著疫情及負面消息。大家的生活模式發生很大轉變,向來最熱愛旅遊的港人不能外遊,甚至不能如常外出食飯等,很多人產生消極不安的情緒。
新藝潮博覽於2015年成立,旨在為新世代的優秀藝術家,提供平台,讓藝術界、收藏家、畫廊、藝術機構關注優秀而獨立的藝術家,並設立獎項。身兼文心公關董事總經理的黃白露介紹道,疫情下,大型藝術博覽均被迫取消,除了一些固定項目外,公司幾乎九成活動取消了。但她從來不是一個消極的人,她喜歡思考、喜歡做事。她認為,疫情其實也為人與人之間、自然生態等帶來正面影響,例如多了與自己、家人、伴侶等相處時間,更珍惜彼此;自然生態亦稍為回復正常,例如海水變清,動物棲息地回復安寧等,同時帶來一些新經濟活動及生活模式。
黃白露與新藝潮總監邢珠迪均希望能為培育新世代藝術家盡力。前面為藝術家鄭敏玲的裝置藝術「〈葵花鏡」。
獲得情緒出口及反思空間
在被迫「休息」的日子裏,她靈機一動,希望能辦一個與疫情相關的展覽。她構思以「+ve/-ve」為題(即Positive /negative),讓一眾藝術家通過不同藝術媒介表達情緒,亦以藝術來記錄香港在疫情下的這段重要歷史。她說:「希望這個展覽可讓藝術家及觀眾,能夠通過藝術獲得情緒的出口、反思、喘息的空間,同時希望為受疫情影響的藝術家,提供一個平台展示其作品,也可以讓收藏家、熱愛藝術的朋友能夠以合理的價錢購買藝術品,身體力行支持藝術家。」
黃白露與她的同事從今年5月開始籌備展覽,在香港公開徵集作品,要求作品能配合疫情主題,或是於疫情期間創作的。實體展覽原定於7月尾在觀塘SML大廈二樓舉行,惟疫情第3波出現,他們隨即將展場拍成網上展覽,即使觀眾因限聚令未能參觀實體展覽,也可在網上參觀。她說,籌備挺順利,展覽亦獲得不少年輕藝術家的支持,「今次共有60位藝術家參展,其作品很有意思,疫情帶給藝術家的那種巨大衝擊,推動他們創作出有深度並各具特色的作品,每件作品都裝著一個COVID—19的故事,藝術水準亦很高。」
黃白露介紹了幾幅令她印象深刻的作品。香港中文大學兼任講師鍾大富的岩彩畫「避疫獨處」,豐富的色彩帶來層次感,令人沉思。李欣儀的油畫作品「Study of Spaces and System」,U型水管貫穿家家戶戶,被困的人物在家中來回踱步、或坐或立,一派不安,活生生的疫情生活寫照。
李欣儀的油畫作品「Study of Spaces and System」。
保持樂觀堅守崗位
黃白露很欣慰,網絡展覽反響超過預期,也獲得不少收藏家及藝術愛好者支持。「疫情下各行各業都一定受影響,幸好我們如香港人一樣,同事之間靈活變通,堅守崗位,同心協力地應對方方面面的挑戰。」她說,未來他們會做些小型的網絡展覽,並常態化,希望能與更多的藝術家合作。「我覺得疫情令人反思,即反思自己需要一個怎樣的生活、工作模式,哪些人、事是對自己最重要的?我認為在困境中最需要的,是保持正面、樂觀的態度,靈活求變!」
新藝潮「+ve/-ve」在觀塘SML大廈二樓舉行,展期至9月18日;同時舉辦網上展覽,展出更多參展藝術家的作品,網址﹕https://www.artnextexpo.com/
黃白露與參展藝術家許開嬌在展場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