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攻略】港版納指成分股跑贏大市 科技指數ETF入市策略

2020-09-09 22:53
来源:香港商報

  新經濟行業無論對經濟還是社會的貢獻都日漸增加,股市中的新經濟股數目及市值有增無減,投資者追捧熱潮持續。涵蓋多隻新經濟成分股的恒生科技指數登場至今逾一個月,3隻追蹤指數的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亦應運而生。這類科技指數ETF是否有投資價值?又應如何部署?

  香港商報記者 志成

  恒生指數公司於7月底推出有「港版納指」之稱的恒生科技指數,指數由30隻在香港上市的科技成分股組成,成分股每季進行一次檢討。根據回溯測試表現顯示,恒生科技指數於2019年全年及2020年上半年的回報分別高達36.2%及35.3%,遠遠跑贏港股大市。追溯至過去5年,該指數亦明顯地跑贏大市。

  「港版納指」往績回報可觀,指數ETF也不乏捧場客。事實上,自指數推出以來,已有至少3間基金公司宣布推出追蹤指數的ETF,包括南方東英、恒生投資、華夏基金(香港),對應的產品分別為南方恒生科技ETF(3033)、恒生科技指數ETF(3032)及華夏恒生科技指數ETF(3088)。

  每手入場費較低

  指數ETF的好處是入場費相對較低,相比大型科技股動輒過萬元的入場費,指數ETF千多元就能入市,捕捉科技股升勢,以一籃子形式代替逐隻挑選科技股。3隻ETF的資產均追蹤恒生科技指數表現,理論上應沒有分別,唯一最大區別除了每手入場費不同,還有ETF管理費、全年經常開支比率等,這些都可能影響ETF的投資成本和回報,從而影響ETF交易價格。

  根據資料顯示,恒生科技指數ETF入場費料為1486元,每手基金單位200個,相當於每基金單位價格約7元。至於華夏恒生科技指數ETF,一手入場費2000元,每手基金單位200個,相當於每基金單位價格約10元。

  投資者對科技指數ETF的興趣,從首隻面市的南方恒生科技ETF首日上市成交表現,可見一斑。根據交易紀錄,該ETF創下香港史上ETF上市首日最高成交,單日總成交額30.45億元,超越盈富基金(2800)的28.6億元。

  恒生科技指數每隻成分股權重上限為8%。截至8月底,四大科網巨頭「ATMX」,阿里巴巴(9988)、騰訊(700)、美團點評(3690)及小米(1810)當中,部分最新權重超出上限,權重合計達38.32%,反映股份自重新調整日後,跑贏其他科技股。

  高買指數ETF等同高追個股

  一眾科技股估值已經偏高,以「ATMX」為例,截至9月1日的短短1個月,屢創上市新高的小米,股價升幅達70%,美團股價同期漲幅亦近40%。至於年初以來至9月1日,小米飆近1.4倍;美團升勢更像「放紙鷂」,抽升1.6倍,炒作相當熾熱。

  市場對新經濟股熱情不減,雖然科技股盈利長遠具增長潛力,但部分龍頭科技股今年以來累積升幅不小,或有回吐壓力,以目前估值定價的科技指數ETF,是否值博?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但對於相對保守的投資者,等待部分龍頭科技成分股略為調整後,再採取分注入市策略,較為適宜。

  恒生科技指數推出之日,市盈率已高達45倍,大幅高於美股納指市盈率的34倍。在指數龍頭成分股估值偏高下買入指數ETF,某程度相當於買個股高追,若不希望承擔高追風險,投資者現階段不用急於入市,不妨待個別成分股「健康調整」後,才分注買入。另外,以月供方式入市也是另一選擇,可有效降低買入成本。

  關注NAV判斷合理價位

  由於ETF持有的資產是實實在在的一籃子股票,因此ETF的真實價值取決於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即資產淨值(NAV),若當前ETF交易價格低於NAV稱作「折讓」,相反高於NAV叫做「溢價」。因此,投資者普遍用NAV作為標準,判斷某隻ETF是否抵買。

  南方恒生科技ETF上市首日曾出現交易價格大幅偏離每基金單位資產淨值的情況。當日南方恒生科技ETF開報20元,遠拋離每基金單位約7.5元的資產淨值,成交1182萬元。但開市後不久,交易價格隨即急回至約8元水平。有業界人士認為,南方恒生科技ETF價格之所以大幅波動,是由於ETF於首掛的開市前時段,缺乏市場莊家報價,當有大量買盤追入時,便容易搶高價格。

  事後南方東英亦解釋,開市前競價時段為「自由流通市場」,投資者買入ETF前應留意有關NAV,以評估市價是否合理價,可參考旗下網站的即日資產淨值資料,「合理才應買,不應急於高追」。

[责任编辑:董岳昕]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