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特別的兩會 特殊的意義

2020-05-21
来源:香港商报

 

  5月2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是分会场。新华社

  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全國兩會時間正式開啟,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今在京開幕,明天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召開,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中國。今次兩會召開情況特殊,極不尋常,既適逢中國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又面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衝擊,原本正常的日程和節奏被打亂。中國在經歷疫情之後,如何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確保實現既定目標,推進新時期發展大計,助推世界經濟走出衰退,這些均是全國人民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議題。在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之際,兩會的召開不僅對中國也將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無疑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每年兩會是代表委員集中履職議政的盛會,也是世界觀察中國的最佳視窗。今年兩會特殊,是因為打上「疫情印記」。首先是自1995年開始定期在首季召開的全國兩會,25年來首次推遲到第二季度召開,比正常時間晚了兩個多月,而原本近兩周的會期也壓縮至一周。其次,考慮到疫情防控要求,全體會議多採取電視或網絡圖文方式直播;代表團不安排開放團組和集中採訪活動,改由新聞發言人發布消息;採訪活動以網絡、視頻、書面等形式進行等。會議形式與採訪方式改變,隨之而來是首次出現的「雲端兩會」,可謂別開生面,為互聯網的應用能力作出示範。

  中國前期一直集中力量打疫情防控的阻擊戰,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戰,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兩會的召開具有一個特殊的意義,即顯示中國對疫情得到控制具有信心,經濟社會生活開始逐步恢復正常,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鬥爭中,中國取得階段勝利,率先走出疫情陰霾,各地復工復產穩步推進,也展現國家加快推動經濟復蘇的決心。當前,中國面對極為嚴峻的挑戰和風險,在國內,受疫情影響,經濟面臨數十年來最為艱巨的壓力,在醫療衛生、應急管理等方面的短板急需要補上,一系列民生欠帳需要償還;在國際,疫情還在持續,對全球供應鏈、產業鏈、資金鏈帶來全方位的直接衝擊,且影響國際政經格局,考驗中國的外部環境應對。兩會上,中國有什麼實招良策、經濟新政,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同時,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以及「十四五」規劃編制勾勒的未來發展路線圖等,都萬眾矚目,令人期待。

  中國對面臨的挑戰有充分預估和切實準備,對疫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出發」充滿自信,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郭衛民昨表示,中國經濟在面對複雜嚴峻局面時展現出超大規模經濟的整體優勢,強大的經濟發展韌性、巨大的潛力和迴旋餘地,道出了中國優勢所在。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快從疫情中恢復的國家,也必然是疫後經濟反彈速度及幅度最顯著者,這不僅給全球各地的抗疫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對穩定世界經濟,助力各地走出疫情衰退,也將提供強有力的中國動力。就香港言,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推動灣區建設,搭上中國經濟疫後快速復常的列車,則是經濟重啟和復蘇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