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記者呂明霞报道 位於觀塘鴻圖道56號的香江國際大廈,是香江國際集團創辦人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楊孫西的文化寶地。82歲的楊孫西笑稱自己從70歲開始便「且進且退」,當下的狀態可以說是「從心所欲」,他已將製衣廠、房地產等工作交給接班人管理,自己則重拾對文學藝術的喜愛。近年來,楊孫西大力推廣文化,提攜香港藝術家,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在香港的繼承與發揚。
82歲的楊孫西當下大力推廣文化,提攜香港藝術家。
採訪當天,楊生身着設計感十足的中式西服,拍照時不忘扣起頸前的兩粒盤扣。製衣起家的楊生在衣着搭配上講究和諧、不失時髦,其創辦的香江國際集團能在香港紡織、製衣業大熱的上世紀60、70年代脫穎而出,與他的藝術敏銳度和博採眾長不無關係。今年恰逢楊孫西創業50周年,這50年中,他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對市場風口的準確判斷,將事業越做越大,涉足多個領域,同時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作為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歷任全國政協常委、福建省政協常委及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等,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一國兩制」實踐、香港回歸、兩地交流等方面貢獻良多。
楊孫西與書法家施子清 (右二) 、 畫家沈默 (右一) 、畫家吳樵六 (左一) 合照。
用發現美的眼睛闖世界
「我從小喜歡文學和歷史,但年輕時為了掙錢養家,不得不選擇製衣業作為事業起點。」當年的製衣業是香港的經濟命脈,楊生經過頭十年的打工和學習,在1969年於觀塘建起了第一家製衣廠——香港國際針織製衣廠。改革開放時期,楊孫西第一時間返回珠三角地區設廠,通過「來料加工」、「三來一補」發展紡織製衣工業,同時將中國傳統的手工藝如繡花、釘珠或印花等設計在衣服上,製作出具有傳統風格的衣服。到了上世紀80年代,全球經濟復蘇使人們在穿着上開始追求更高質量、有設計感的服裝,他開始主攻歐洲市場,向先進國家取經。
上世紀80年代出差歐洲,楊孫西參加時裝展。
「上世紀80年代中,我的工廠已經可以獨立設計服裝,那時候一到星期六、星期日,我就飛往世界各地。再加上我喜歡攝影,總希望利用外出的機會將自己看到的東西拍下來,一來作為服裝設計的素材積累,二來成為日後美好的回憶。」他講到,每次到了國外,當地的生意拍檔都會帶着他去看博物館、美術館,一路欣賞當地的歷史文物和自然美景。因為當時主攻歐洲市場,當問起他最喜歡哪個城市時,他順着自己的記憶繪製出一幅文藝氣息濃厚的歐洲圖紙。
「歐洲各個國家歷史悠久,不同的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但因為我主要搞時裝生意,經常去德國。漢堡、法蘭克福、杜塞爾多夫等城市保留了很多藝術品,同時意大利的羅馬、米蘭,法國的巴黎等城市是時裝設計中心,我常常跟那邊的時裝設計師交流,每年到了巴黎、米蘭時裝周的時候,一定會帶着設計師去參觀。」講着講着,楊生突然笑了:「那時候我們每年都會和歐洲頂級的設計師一起去瑞士的聖莫里茲過聖誕、新年。看着雪山,坐下來喝杯咖啡,一起討論下一年的時裝款式和流行色。我們的決定作為風向標,會成為下一年時裝設計的主流。」聽着楊生的講述,記者腦海里浮現出上世紀實業文青的日常生活,漸漸意識到楊生雖然選擇了製衣業作為創業起點,始終沒有放棄藝術的夢想,亦正是對藝術的敏銳觸覺,讓他打開了一個又一個新天地。
楊孫西聊着自己經歷的趣事,抿了抿茶,慢慢地說道:「在我創業和打工的前三十幾年,我都在製衣業打拼,奔前跑后,忙上忙下,工作壓力很大。90年代左右,當時的德國拍檔體檢出了一些問題,我意識到身體的重要性,便逐漸將服裝事業交給他人,自己轉向房地產事業。」他明白以退為進,轉而攀爬另一個高峰。
楊氏集團從90年代中期開始在國內強勢發展,在北京、重慶、西安、福建等地都繪製了新的經濟版圖。雄厚的資金實力、敏銳的市場眼光和良好的合作夥伴都讓楊生如虎添翼,特別是北京東城CBD核心區的「北京財富中心」項目,更讓楊生名震江湖,獲得「東財」一號。進軍內地市場的他依舊不忘初心,他巡遊國內各個城市參觀博物館、欣賞藝術品,逐漸將創立文化品牌、弘揚中華文化、提攜文藝新秀的願望提上日程,並成為他目前「工作」的主要方向。
2008年,楊孫西成立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為弘揚中國茶文化提供交流平台。楊孫西的老家福建,是個山靈水秀茶品眾多的地方,喝茶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更成養生之道,而說起成立茶協,不得不提他與武夷山的緣分。2006年,楊孫西返回福建武夷山成立「武夷山香江茶葉有限公司」,在創立「滙天下」茶葉品牌後,他又於武夷山投資打造以茶工廠與旅遊相結合的「武夷香江茗苑」茶文化觀光園及「香江茶工場旅遊特色小鎮」,旨在吸引更多香港乃至海內外華僑華人年輕一代,通過對武夷茶產業、茶文化、茶藝術的認識和了解,繼承及傳播中華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家國情懷。
2005年,楊孫西在宴會中向國際友人推介國酒茅台。
慧眼識珠攜新秀
楊孫西對年輕藝術家的幫扶精確到每個人身上,希望盡自己所能為藝術家打造一個良好的交流平台。近期在四樓畫廊舉辦的「香港·黃山滙天下」畫展,正是他自掏腰包攜10多位香港本土畫家前往黃山寫生後展出的作品,其中何洵瑤、鄭少忠等都是嶺南派畫家代表。畫家徐沛之則是在大學授課的美術老師,楊生稱讚他的作品與老一輩不同,在線條、顏色運用方面獨具一格。當天參觀展覽時,楊生已買下徐沛之的四幅作品,其他幾位畫家的作品亦被慧眼挑選,有些楊生欣賞的,直接出錢買給好友。今次畫展,楊生共買下25幅作品。
楊孫西獲頒授中華茶文化特別貢獻獎。
這幾年,楊生陸續搞了幾場書畫展,提攜優秀藝術家。他很實在:「香港是個商業社會,做金融可以賺錢,但做文化、搞學術必須要到饒老(饒宗頤)的高度才能成名。這幾年我幫扶藝術家,不為名不為利,只希望香港的優秀藝術例如嶺南畫派可以發揚光大。」
2016年楊孫西文化館落成慶典,楊孫西與楊氏族人合照。
聽楊生漫談自己的奮鬥史,跟他參觀工廈中收藏的書畫酒茶,看他在畫作前陶醉的樣子,終於明白那句「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兜兜轉轉,他再次回到起點,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和外在規矩之內,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分享珍藏「眾樂樂」
楊孫西與歐豪年 (左) 和杜祖貽 (右) 合照。
當天,記者一行先在一間布置典雅的小客廳採訪楊孫西。環顧四周,櫃子裏擺着不少具紀念價值的照片和藝術品,牆上掛着的一幅書法「厚德載物」,經楊生提點,才看出原來是根雕作品。
聊得七七八八時,我們說想看看楊生的珍藏,他爽快地答應,還興致勃勃地帶記者走了幾層樓,去欣賞他半個多世紀以來從世界各地搜羅而來的寶貝。一早聽說香江大廈這兒有許多藝術珍品,真正步入其中才知道別有洞天。四樓是香江會—滙天下畫廊,不時舉辦畫展,當日正辦「香港·黃山·滙天下」畫展。楊生的收藏品範圍很廣,包括傳統書畫,不乏名家之作;收藏品還包括油畫、陶瓷、雕塑、玉石,從歐洲買回來的古物,以及美酒佳釀,特別是60年代的極稀有茅台酒,還有上等的大紅袍、普洱茶、黑茶等。
在今年的「香港·黃山 滙天下」畫展上,楊孫西帶領福建中學的學生參觀畫展。
建歐豪年美術館
楊孫西說自己喜歡一切美好的東西,也願意將這些珍藏與大家分享。
不說不知道,原來楊老還喜歡書法,除了拜師外,一直不間斷地臨摹趙孟頫的字帖。「2003年沙士,市道很靜,差不多有半年時間,每天練書法。」大廈有幾層都掛着楊生的書法,字體或古樸或天真,別具一格。
在二樓這兒,記者見到嶺南畫派大師、現定居台灣的歐豪年的多幅作品,原來楊生對歐豪年的畫情有獨鍾,很早就開始收藏他的畫。楊生指着歐豪年早期的一幅作品說:「這幅畫的是60年代的沙田,看,變化多大!」楊生現在已經收藏了歐豪年幾十幅作品,與其亦成為好朋友。他有個大心願,要在香港建一座歐豪年美術館,而畫家已題寫好館名為「香江歐豪年美術館」。楊生表示,自己還要繼續收藏他的畫。
對於出生地福建省石獅市,楊生有種特別的情結,希望將自己收藏的寶貝放在家鄉,讓更多人來欣賞。位於石獅的楊孫西博物館,首期5萬呎已完工,最終面積達12萬呎,竣工後將對外開放。
楊孫西說話從容不迫,精力充沛,三個多小時的訪談,竟毫無倦容。在言談中,記者覺得他想做的事很多。他還準備將自己拍的攝影作品整理出來,出一本攝影集。他說自己年紀大了,每天的生活都是隨心所欲,想做就做!(香港商報記者鄧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