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记】一收一放折射中美之不同

2019-10-21
来源:香港商报

   就在美國奉行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向中國等多國加徵關稅之時,中國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選擇。這個周末,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上表示,中國將進一步降低關稅,消除各種非關稅壁壘,加快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深化與各國貨物和服務貿易合作。他表示樂見跨國公司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中國願與之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

  無獨有偶,剛剛在美國華盛頓參加第40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的人行行長易綱亦借此機會發聲:「中方願與各方合作,共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他表示中國將繼續推動金融業開放,包括取消外資金融機構的股比限制,為中外金融機構提供平等的競爭環境。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保持定力,不受外圍因素影響,持續加快開放步伐。早在7月20日,國家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就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11條舉措,涵蓋債券、銀行保險和證券3個領域,且涉及到市場和機構層面實質性的變化,表明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10月8日,李克強總理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核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以立法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制度保障。10月15日,中國放寬了外資保險公司和外資銀行的准入限制,並放寬對外資銀行業務的限制。

  連番開放舉措表明中國進一步開放的決心,也表明需要以深度和高質量的開放,來促進經濟轉型。高質量的開放需要有更廣闊的視野,更加開放的環境,以及更廣泛的資源。可以說,中國高水平開放正逢其時。

  中國保持定力加速開放

  最近,有關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將提高上市門檻,限制中國企業赴美IPO的消息不脛而走,這與中國在資本市場上接連鬆綁形成鮮明對比。

  過往多年來,美股註冊制令上市門檻相對寬容,因此成為內地初創公司尋求資本市場融資的主流渠道。2017年,內地赴美上市公司達到27家,2018年更是突破30家。但近來有關中美「資本脫鉤」和「高科技脫鉤」的聲音泛起。納斯達克也修改了上市規定,比如抬高了單隻股票平均交易量要求,間接限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融資。納斯達克此番做法的背後,除了美國整體經濟下滑的原因,也與中美貿易戰有?必然的聯繫。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資本市場領域走向進一步鬆綁和開放。今年8月,實行註冊制的科創板開通,對科技創新企業具有更高的包容度,允許尚未盈利的公司、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公司以及具有紅籌和VIE架構的科創企業上市,一系列制度創新引領了中國資本市場重大變革,標誌?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逐步完善。

  9月1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令到境外機構投資者在中國的投資便利性大幅提升。投資數據亦顯示,外資通過QFII與RQFII進入中國的興趣正逐步提升。

  10月9日,中證監主席易會滿表示,將全力推進深圳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外界預料,深圳創業板亦將實行註冊制。10月13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何曉軍透露澳門證交所方案,希望將其打造成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中國在金融和資本市場上的種種布局,向市場釋放開放不停步的信息。

  一緊一鬆之間,體現了美國日益走向保守,中國逾來逾開放自信。如同韓正副總理在青島所說,過去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香港商報記者 李穎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