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902

【两会访谈】港区委员建言大湾区

2019-03-10
来源:香港商报

   林武:合力打造灣區優質生活圈

  【香港商報网訊】本報兩會特派採訪組報道: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聯辦原副主任、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理事長林武日前在全國政協分組討論發言時表示,大灣區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應首先從與每一位灣區居民日常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的食品安全抓起,這是一項既「惠商」,更「惠民」且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具有最廣泛的民意支持基礎。

  林武認為,當前灣區三地無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嚴重影響物流的暢順流通,不利於有效防控和應對食品安全風險,推高了政府食安治理成本。故建議將構建和實施《大灣區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作為提升三地市場一體化的突破口,並嘗試實施物流的「一地兩檢」。灣區居民對高品質生活有着迫切的需求,具備"在構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加快制度創新和先行先試"的條件。

  林武建議,構建和實施《大灣區食品安全標準體系》須對標國際標準,體現新時代的要求,配套在灣區內創建具國際一流水平的「大灣區食品安全標準認證認可及檢驗檢測中心」,再加上以政府超經濟的強制力實施監管,以此引導灣區食品產業鏈向高端發展、向國際標準看齊,推動供給側的改革,將灣區食品安全標準和食品作為灣區一張亮麗的名片。

  劉業強倡灣區共建新型大學

  粵港澳大灣區將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而創新科技、專業服務等知識型創新經濟產業需要大量高等教育人才。全國政協委員劉業強認為,借助香港教育產業的優勢,建設大灣區國際教育中心,有利於為大灣區培養及輸送人才,提升大灣區長遠競爭力。

  高等教育方面,香港高等院校及研究院與內地大學現時已有不少合作項目正在推行。劉業強還提到,三地政府應研究共同創建一所新型聯合創科大學,按大灣區長遠發展需要,量身訂做合適課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協同發展。

  劉業強提議,應降低准入門檻,方便香港辦學團體進入大灣區各城市提供更優質的基礎教育。他指出,愈來愈多港人到大灣區工作及生活,港人子女對區內優質教育服務需求將持續增加。可於大灣區設立港人子弟學校、外籍子女學校等不同學校,為香港以至外地人才的子女提供教育支持,鼓勵更多人才前赴大灣區發展。

  粵港澳三地教育體制、課程、教學方法等均存在差異。劉業強指出,要實現教育優勢互補,需要擴大三地交流規模,深化細化合作,共同解決學校合作問題。

  劉業強亦建議推動三地高校按專業、產業等範疇成立聯盟組織,探討深化合作,促進聯盟內開展專業認證、學分互認、學生互換、學生學科競賽、教師交流、聯合科研攻關、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的合作,充分共享三地高校的優勢創新資源,讓合作更細化、更能落到實處。

  張華峰:研設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

  對於大灣區建設,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張華峰表示,世界一流灣區必然是世界級的金融創新高地,但當前大灣區金融發展面臨三地不同制度的障礙,未能形成一體化的金融區。為整合三地金融力量,建議進一步進行金融體制創新,打造「大灣區金融創新區」,形成粵港澳金融創新發展優勢,建設國家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

  打造大灣區金融創新區

  張華峰建議,三地金融機構應共同打造一個超級金融機構,研究設立「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他認為,需要整合三地金融力量,為三地金融市場提供一個合作平台,有序地打通三地的資金流,包括推動三地金融市場相互開放,探索三地金融產品互認、資金互通、市場互聯的機制等,盡可能實現灣區內的金融要素「全流通」。大灣區作為金融創新高地,需要設立一個植根於大灣區的金融機構,充分利用境內外金融資源,支持大灣區實體經濟的發展,為大灣區的投資者和企業家服務。

  張華峰還提到,要加強發揮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合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協助灣區企業走出國門,面向國際,將更多的國際資源引進灣區,為灣區的企業引入新動力,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以至發展新市場。

  另外,他建議,盡量調低門檻規定,容許更多香港券商在大灣區內設立辦事處,讓他們憑藉歷年來多次克服環球金融危機,對國際金融市場風險管理,金融危機的認知及良好的企業管治經驗,為內地投資者提供服務,以進一步促進內地股票巿場的良性發展。

  容永祺冀有序落實「保險通」

  對於業界期待的大灣區跨境保險互通,全國政協委員、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容永祺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應該先在區內建立香港壽險服務中心,再有序推進保險產品依法合規進行跨境交易,落實「保險通」。

  冀設大灣區香港壽險服務中心

  容永祺指出,粵港澳保險保費收入有大約1160億美元 ,相當於全國總額的四分之一,可見區內保險市場潛力龐大。他建議中央積極考慮,容許香港壽險公司以試行方式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服務中心,收取內地客戶繳付的續保保費,辦理理賠手續等,便利內地居民。同時可以把保單的所有利益及理賠款等存入客人內地銀行帳戶,讓已離岸的內地資金回流,減少國家外匯的流失。

  談到兩地相關機構正研究在大灣區試推「保險通」,容永祺指出,跨境銷售機制要面對很多挑戰,區內有三個獨立保險監管機構,三地的保險規管和發牌機制也不同,同時,兩地資金通融受限,不可自由流動。

  他呼籲應盡快完成《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的修訂,快速放寬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至51%,並在三年後不再設限。

  同時,他建議讓香港業界先行先試,不受股權限制進入內地開展業務。

  馬浩文:香港可成數據中心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執行會長馬浩文關注大灣區數據中心發展。他在提案中建議將香港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數據中心,認為此舉有助促進灣區整體發展。

  他指出,將香港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數據中心,不僅是在香港建立「數字倉庫」,更借助香港獨特的區位因素以及信息完全流通的社會因素,將境內外的數據在香港匯聚,實現大灣區內數據共享,為發展科技型企業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促進灣區整體經濟發展。

  不過,馬浩文也指出,粵港澳三地在法律體系、社會制度上有所不同。當前,內地大部分企業數據出境受到限制,內地的數據未能與港澳完全共享。

  針對以上問題,馬浩文建議,根據數據敏感程度,進行數據分級,先共享不涉及個人隱私的零售數據、過去的數據,實現粵港澳信息互聯;同時,由灣區內產業代表制定各產業機制上的數據共享建議,三地政府可根據建議制定政策並落實,形成《大灣區數據共享辦法》。

  他也建議成立「跨境大灣區信息流溝通小組」,主導區內數據共享工作,同時對兩岸三地數據安全進行監管、評估,保證信息安全的環境下,簡化數據過審核程序,進行有效、快速的數據流通。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