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金發局六招促ESG投資 建議上市申請加入有關披露

2018-11-29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鄺偉軒報道:金發局昨日發表《香港的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策略》報告指,環球投資者日益重視ESG,惟香港在相關領域發展仍落後於人;若不正視,長遠恐會削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金融發展局市場推廣小組成員吳柏年認為,本港若要急起直追,可效法日本、台灣及新加坡等市場,建議港交所(388)加強上市公司就ESG披露的規定。

  港交所ESG排名屈居第24

  吳柏年說,隨着氣候變化以及內地就發展綠色經濟發展規管改變,港交所有必要加強上市公司就ESG披露的規定。他指,現時香港上市公司在掛牌後才需要ESG披露,建議日後可就上市前已對ESG披露作出規定。

  所謂ESG,是指把環境、社會及管治元素考慮在內的投資方式。報告引述《2016年全球可持續投資回顧》(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view 2016)指,全球符合上述可持續投資策略管理的資產總值達22.9萬億美元,較2014年增加25%,而香港只佔約0.06%,即135億美元。以日本為例,可持續投資策略管理資產從2014年的70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4740億美元。

  金發局認為,香港ESG整體發展步伐緩慢,長遠而言會削弱香港作為首屈一指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報告又引述研究機構Corporate Knights去年撰寫的報告指,港交所在45家證券交易所的ESG排名第24,不僅較2014年的第17位下滑,遠遠落後於排第4的倫交所,至於新加坡交易所則排第16位。

  加強申請上市者ESG披露

  為了加強香港金融業各持份者就ESG策略加強參與,金發局提出多項建議,包括特區政府牽頭鼓勵公共基金支持ESG整合;香港金融管理局提高對其外聘的投資經理施加的ESG規定;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在其受託人審批及監察程序中把ESG因素納入考慮,並鼓勵受託人參考國際的ESG標準。

  對於監管機構在ESG方面的角色,金發局建議,證監會應把《負責任的擁有權原則》至少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釋」水平,以強調ESG重要性;證監會及其他監管機構應就ESG主題投資產品提供更多指引;港交所亦可加強申請上市者及上市公司有關ESG的披露。

  吸引新資本來源降低成本

  金發局又指,通過ESG整合,可辨識、減低或管理主要風險,提高風險調整回報。局方引述投行高盛發現,ESG評分低的亞洲(不包括日本)公司,股價較行業中同類公司股價低約100個基點。

  ESG的參與,亦可降低資金成本。德意志資產及財富管理投資公司和摩根士丹利研究均顯示,ESG評分高的企業,其貝他值(Beta)普遍較低,資本成本(包括負債成本及股本資本成本)也較低,另一方面亦有助吸引新的資本來源及資產管理業務。

  金發局認為,各持份者積極投入ESG,可吸引新的資本和資產管理業務。面對越來越多環球金融投資者表明會採納ESG整合方式,上述趨勢會為ESG經驗豐富的公司,開拓前所未有的資本和資產來源。

  ESG投資模式漸成主流

  環球投資者日益重視ESG(環境、社會、管治),對香港而言,發展完善ESG投資生態系統是迫切而重要的。在此過程中,公私營界別將起關鍵作用。

  ESG投資,是指把環境、社會及治理因素考慮在內的投資方式,其影響幾乎遍及企業運作的所有範疇,例如能源效益、廢物管理、人權、原居民權利、勞工標準、商業道德等。此類投資在歐美日趨主流化,得到政府政策支持。

  現代商業運作為社會帶來物質進步的同時,亦為社會及自然環境帶來深遠影響,例如「血汗工廠」和地球暖化等。為了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企業對社會及環境的保護責任實不可忽視,財務報表不應該是投資者或公司唯一關注的項目,企業需要同時考慮社會和環境責任,ESG投資策略便應運而生。

  根據全球可持續投資協會(GSIA)統計,這類投資在歐盟及北美的投組比例分別為52.6%及21.6%,亦即當地投資人每持有2元或5元,其中就有1元為ESG類投資。根據《2016年全球可持續投資回顧》,這類投資策略管理的資產總值達22.9萬億美元,較2014年增加25%。單在日本,此類策略管理的資產已從2014年的70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4740億美元。由此可見,以ESG為理念的企業運作模式不但漸成主流,而且還意味投資方式將逐漸「ESG化」。

  ESG投資策略於1970年代在歐美發起,1990年代初現規模,到了近5年才發展為主流。在歐美,有為數不少的相關小型銀行及資管公司,如瑞士的RobecoSAM、荷蘭的Triodos Bank及美國的Calvert Investments等,它們都有研究團隊將ESG規格內化於投資流程,為投資者創造價值。香港商報記者 馮金鋒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