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
香港的士服務長期未見改善,政府似乎亦看到問題日趨嚴重,最近公布正研究引入的士司機扣分制的可行性,引起社會討論。
部分扣分項目具針對性
有關建議,是就18條的士罪行引入扣分制,分較嚴重罪行及較輕微罪行兩類。較嚴重罪行包括濫收車資、拒載、兜路等,建議扣10分;較輕微罪行包括拒絕發出收據、未有攜帶足夠「散銀」即10元、2元及1元予乘客找贖等,扣5或3分。如在兩年內扣滿15分或要停牌最少三個月,做法參考一般駕駛者記分制度,機制料最快明年上半年展開立法程序。
的士濫收車資、拒載、兜路等,屢見不鮮,受影響的除了本地市民外,遊客也每多成為受害者。此等劣行不但累積社會怨氣,也破壞香港形象,自應嚴厲打擊。對於上述為害較大的行為,建議中的扣分制具有針對性,即使有個別的士業界認為處分過苛,相信也不難獲得公眾支持。
部分扣分項目值得商榷
不過,部分扣分項目,卻未免有點矯枉過正。例如司機未有保持個人整潔及衣著適當,建議扣3分。這麼多年來,的士司機個人整潔與否,試問有多少的士乘客關心?至於司機的衣著,又有多少人在乘的士時會加以留意?司機衣著又與的士服務有什麼關係?衣著適當又應如何界定?這樣的扣分建議,莫說的士業界莫名其妙,一般市民聽到也會感到啼笑皆非。
應扣不扣有漏洞
令人費解的是,一些公眾關心乃至長期批評的行為,沒有列入扣分項目。例如的士司機講粗口罵乘客等不禮貌行為,雖一直深受詬病,卻暫不在扣分之列。其實,我們隨便問一問身邊的親友、看一看網上關於的士的討論,就會知道的士司機無禮對待乘客已成業界常態,嫌短途而一邊駕駛一邊罵客的司機大不乏人,數月前更發生的士司機手持鐵通恐嚇一對男女乘客(當中女乘客更不良於行)、趕他們下車這一令人氣憤事件。更令人氣結的是,事後竟有的士業界代表為該司機辯護,說什麼司機壓力大云云。香港社會,誰無壓力?如果乘客持鐵通恐嚇司機,又是否可以生活壓力大為由開脫?連這樣的歪理也說得出,說明的士業界嚴重缺乏自我改善禮貌的能力和動力,實在不扣分不行。偏偏政府未有建議將這種惡行列入扣分項目,實在無理!將來如不加入無禮扣分項目,必成為扣分制的重大漏洞。
徹底改革符合民意
公道點說,的士行業問題多多,不能全怪司機,因為這個行業有結構性問題,發牌制度、牌價等尤為明顯。
政府發牌不足,又不肯引入Uber等其他新的交通服務來競爭,令的士業界中一些巨大既得利益者能坐擁多個的士牌,藉炒賣和牌價上升而獲取暴利,根本不會關心一般靠租車搵食的的士司機、不會關心的士乘客所受的對待、不會關心整個的士行業的長遠發展,只會關心自身暴利,當然也會堅決維護這種養肥了少數但有害於整體社會的不合理制度,難怪一聽到Uber載客,就動輒野蠻地威脅發動的士佔領道路,影響交通破壞經濟,置公眾利益於不顧。這都是政府長期縱容的結果。
1993年,港產片《的士判官》反映香港的士服務問題,至今仍引起市民共鳴。約兩年前網上瘋傳一段「巴士佬KO的士佬」的短片,片中一名登上巴士向巴士司機無理取鬧、阻礙巴士正常行駛的惡形惡相的士司機,最終不得不向鎮定盡責的巴士司機投降,看得網民拍手叫好。這都證明,香港的士服務多年來毫無寸進,累積的民怨亦越來越大,政府還不出手大力地、徹底地整頓改革,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