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準確分析中資發展戰略

2018-02-22
来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戊戌年春節前,2月13日,中資背景的海航集團旗下企業香港國際建設宣布,把其在2016年底競投所得的兩幅位於德的地皮,出售給恒基地產。正月初一,媒體報道,海航集團將其在德意志銀行的持股由最初的9.9%削減至8.8%。

  筆者無意評論海航集團為何在近期先後出售資產,而是以此為話題來談香港社會應當如何準確分析中資的發展戰略。

  因為,在2016年底和2017年初海航集團以高價投得4幅位於德的地皮時,香港一些媒體視之為中資大舉進軍香港地產市場的象徵。加之,海外媒體為海航集團塗抹某種特殊背景的油彩,一些評論將其商業行為政治化。

  生意經與國家意圖

  其實,從上世紀80年代中以來,隨內地改革開放和香港「九七」回歸塵埃落定,香港社會就出現一種擔憂——中資會否大舉進入香港?由於中資具有國家背景,一些人擔憂中資在香港拓展會對香港貫徹「一國兩制」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產生負面影響。由於中資不乏大企業,而香港的本地企業多是中小企業,後者擔心中資在香港拓展會搶飯碗。

  1986年10月,我從上海社會科學院到香港東南經濟信息中心做研究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聽取當時香港中資大企業意見,以回應香港社會一些人、尤其華資對於中資在香港拓展的憂慮。

  在相當一段時間裏,中資在香港的發展是受到中央嚴格規限的。例如,我曾經工作的一個華資金融集團,原本有意向中資出售,因中央不同意而作罷。

  然而,隨中資企業普及股份制改革,更重要的是香港經濟與內地經濟趨於一體化,中資在香港拓展成了應有之義。

  於是,無論中資企業涉及香港的發展戰略和業務經營,還是香港社會對於中資企業在香港活動的評估,都應當分清也需要分清兩方面,一方面是中資企業本身的意圖,另一方面是中資企業體現國家的意圖。

  作為企業,在香港市場經濟大海中游泳,不可能不考慮成本和回報,這是生意經,在這一方面,中資和其他資本沒有差別。

  作為國有控股的企業,在香港的發展,不可能不受其控股者的約束,在這一方面,中資和其他私人資本有明顯差異。

  當海航集團在一二年前以高價競投香港地皮時,香港一些視之為中資大舉進軍香港的人,或者是不懂得區分其企業行為和國家意圖,或者是別有用心。而今,事實擺在面前,那完全是一個企業的生意經。

  如何區別中資企業的生意經與國家意圖?表面看困難,因為都是企業行為,但是,只要深入分析,區別是不難的。

  有兩方面的準則。一是中資企業在香港的活動必須有利於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必須有利於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在香港已陷入高地價高樓價難以自拔之際,推高地價和樓價的行為,不可能符合「必須有利於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宗旨。

  二是中資企業必須體現國家涉及香港的戰略部署。去年12月,行政長官和國家發改委主任簽署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關於支持香港全面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安排》指出:「鼓勵香港與內地企業、金融機構共同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並與項目所在地的相關部門、企業、金融機構共同合作,進一步探索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PPP)推動項目建設,並參照國際規範建立項目合作機制和協議模板,充分調動社會投資。」「鼓勵內地企業根據需要在香港成立地區總部,以香港作為進入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前沿平台,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開展合規經營」。於是,中資企業以香港為平台,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便是體現國家意圖。

  港人應以平常心視之

  當然,即使中資企業在香港的發展戰略和業務經營體現國家意圖,也必須妥善處理與其他資本尤其華資的關係,必須始終遵守香港法律。

  中共十九大指出,香港必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將包括兩方面,既是香港資本更多更廣泛地進入內地,也是中資更多更廣泛地進入香港,香港居民應以平常心視之。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