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錯估人民幣的背后

2017-08-26
来源:香港商报

  學研社研究員  吳桐山

  人民幣今年以來已升值4%左右,短期走強固然與國家收緊海外投資,早前流出海外的資金要回流有關,但長期而言,國際市場是否忽略了一些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優勢,從而低估了中國貨幣長期的走強因素,值得我們思考。

  中國非再靠低成本

  過去兩年,人民幣一直存在貶值預期。一方面是美元強勢,更為重要的,是人民幣經過匯改之后的多年升值,市場普遍認為已經開始影響中國的競爭力。媒體涌現不少比較中國與其他國家生產成本的文章,聲稱人民幣再升值,中國的成本將比歐美國家還要高。

  誠然,隨着幣值上升和勞動力成本上漲,中國的生產成本已經不低。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研究報告,美國2013年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國高5%;2015年,在美國低成本地區生產已經變得和在中國生產一樣經濟划算;預測到2018年美國制造的成本將比中國便宜2%至3%。但成本歸成本,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并非單看一項成本因素。覺得中國靠低成本是我們一貫的思維定勢,或許事實已經改變,但我們的習慣性思維不會一下子改變。在此筆者嘗試提出幾點市場仍然沒有計算在內的正面因素。

  首先,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且高速增長的市場,要做這個市場的生意,就必須在中國建設大型的生產基地。與此同時,中國的勞動力人口雖然近年有所下降,但15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仍然超過9億之多,沒有任何其他國家可以取代。無論從生產還是從市場的角度而言,中國這個「工廠」和「賣場」都很難被取代。

  產業鏈完善

  其次,做了多年的世界工廠,中國在許多產業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近年中國手機、家電占全球市場的份額越來越高,與這條產業鏈的高效很有關系。深圳華強北早年被形容為山寨基地,但是這種長年高強度的競爭,迫使整條產業鏈的銜接效率極高。筆者認識一些其他國家來深圳采購、訂制電子產品的商人,跟他們談及中國生產的優勢。他們說,在今天的世界,如果你有任何新產品設計想盡快變成產品,中國已經成為毫無疑問效率最高的市場。中國工廠的價值不僅表現在價廉物美上,而是表現在超卓的執行力和高效。從數據上看,從去年年底到現在,人民幣逆市場預期不跌反升,但中國的進出口走勢仍一直向上,順差擴大,說明中國的競爭優勢早已不是建基在單純的價格優勢。我們過時的觀念要改改。

  再次,歐美的工會勢力強大,福利主義盛行,加上過去多年享受中國低生產成本帶來的好處,已經將其養懶了。去年年底,「玻璃大王」曹德旺到美國建廠的話題引發了有關中國制造業營商環境的大討論。然而到了今天,曹德旺卻在美國遭遇了「水土不服」。《紐約時報》報道,曹德旺此前解户了幾位美國高管,認為他們沒有時間效率,拿錢不干活;美國人卻說中國工廠不注重安全、環保。這里不是想爭辯雙方說辭的對錯,我相信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相信在世界上找不到大批像中國人一樣勤奮、高效的工人。玻璃行業本身對產業鏈的依賴不算強,相反對原材料和能源比較依賴,如果連這個行業去美國都不划算,其他行業的難度可想而知。

  技術革命領先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目前市場上仍然沒有充分評估中國在新一輪技術革命所處於的領先位置,一旦這一點修正過來,中國的經濟實力和貨幣匯率都會獲得重估。互聯網本來是美國發明的技術,但是到了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已經逐漸超越美國。互聯網贏者通吃的特點,本來就決定了大平台一定勝出,中國憑着全球最大的人口群體,其平台的影響力只會越來越大。去年,中國移動支付規模是美國的近50倍,在中國消費者邁向全移動支付的時代,美國消費者依然習慣用卡。要知道,移動互聯網之后是大數據,再之后是人工智能,環環相扣。中國今天每日產生的數據量是美國的好幾倍,在今后的技術革命中掌握了先機。

  綜上,用傳統的思維來評估中國的經濟實力和人民幣的幣值,我們或許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正面因素。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