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局】证监会主席罕见公开批评“野蛮人”,谁紧张了?
【侠客岛按】
昨天,一向低调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来了一次让市场各方有些“吃惊”的表态:“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这是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根本不是金融创新。当你挑战刑法的时候,等待你的就是开启的牢狱大门。”
在许多市场人士看来,虽然刘士余并未点名“你”是谁,但事实上,指的就是保险系资金。从宝能系对万科的“野蛮人敲门”,到安邦在资本市场的屡次举牌,再到刘讲话完毕之后前海人寿迅速表示“持有格力未达5%”……一年多来,保险系资金在市场上的动作,不断引发外界关注。
上周,侠客岛的合作伙伴《中国经济周刊》刚刚刊发了名为《险资凶猛》的封面报道。原文较长,岛叔进行了压缩编辑,供各位参考。
热炒
11月1日晚间,梅雁吉祥发出一则公告,持有公司4.95%股份、位列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恒大人寿,已在一天内将所持的公司股票全部减持。从9月28日起买入并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到10月31日将所持股票全部减持,当时便有人估算,此次恒大人寿“短炒”一个月,便获利1.6亿元,市场顿时一片哗然。
此后,先是上交所要求恒大人寿披露较短时间内买入公司股票后又全部卖出的主要考虑因素,之后保监会约谈恒大人寿主要负责人,明确表态“不支持险资短期大量频繁炒作股票”,指出恒大人寿应深刻反省短期炒作股票对保险行业及保险资金运用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去年“万宝之争”以来,这已经不是险资第一次搅动资本市场各方的神经。
险资,即保险资金,本来在二级市场上一直秉持着稳健保守的风格,以长线投资为主,因此习惯被市场人士和监管机构认定为稳定股市的“定海神针”。多年来,人们一直期待A股市场提高诸如险资等机构投资者的比例,避免股市大起大落,改变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结构。
但自去年以来,各路险资以汹涌之势大举进入A股市场,一改过去沉默风格,大规模举牌上市公司、深度参与二级市场投资。
证券市场人士认为,在“资产荒”的时代背景下,险资进入A股,对于稳定和平衡资本市场有着重要作用,一系列险资举牌行为,激活了A股市场的活跃度;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部分险资为追逐“短平快”利益,以激进手法举牌上市公司,各方激烈争夺公司控制权,出现险资“长线短投”“高抛低吸”“快进快出”等行为,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一波波猛烈的炒作浪潮,手法凶、节奏快,对A股市场的稳定构成不良影响。
举牌
举牌被称为“资本间的阳光之战”,是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战略。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防止机构大户操纵股价,证券法规定,当投资者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份达到其发行股份的5%时,视为举牌,应及时向监管部门书面报告并公告。
Wind数据显示,自2015年初以来,A股共发生举牌260余次,涉及150余家上市公司;其中,险资独占鳌头,举牌上市公司数量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达到80余次,耗资3000余亿元。
分析认为,2015年初以来,恒大人寿、前海人寿、安邦保险、富德生命人寿、阳光保险、国华人寿、华夏人寿等七大保险系资金在A股举牌最为活跃;君康人寿、新华人寿、中国人寿和泰康人寿也时常参与举牌。
比如,恒大人寿旗下的传统组合A、万能组合B等,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包括金洲管道、栋梁新材等;“举牌大户”安邦保险,去年来举牌10余次,涉及万科A、金融街等;阳光保险自2015年加速进入资本市场来,曾创下一天举牌三家公司的纪录,并举牌伊利股份;前海人寿作为宝能系下属,因举牌万科A而一夜成名。
截至2016年三季度,险资持A股股票680多只,占总市值的比例约为2%。其中,市值占比最大的前5个行业,分别为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医药生物和交通运输。
如果按照险资持股市值排名,前十名中有6只银行股,以及金地集团、万科A两大地产股;若按持股比例排名,金地集团则是险资共同持股比例最高的一个上市公司。
分析认为,险金偏爱金融地产股等大蓝筹,因为其资金成本较高,必须寻求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标的。以万科A为例,近5年其净资产收益率水平稳定在12.65%~19.66%,足够补偿保险资金6%~7%的使用成本。
原因
险资为何深度参与二级市场,频频举牌上市公司?
日本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实体经济吸引力日渐下降的背景下,从股市中寻找机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自去年以来,险资频举牌上市公司,大多是在“资产配置荒”的大背景下,从自身财务投资角度进行的有效配置。在固定收益资产的收益率普遍下滑的大环境下,权益类投资成为维护投资收益率稳定、保障利差的重要手段。
平安证券也认为,险资更看重的是被举牌上市公司的盈利性、稳健性和利润分红。2015年以来,发起举牌次数较多的险资均具有较高的保费规模增速,印证了保费扩张带来资产配置压力的判断。其中,安邦保险、阳光保险2015年万能险规模增速均在100%以上,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保监会网站披露数据显示,主打万能险的公司2015年规模保费(含万能险、投连险)增速都在100%以上,而同期中国人寿等保费增速不足20%,较快的保费增长使得公司面临较大的资金配置压力,在市场收益率及债券市场下行的背景下,大宗股票配置成为解决资产配置荒的主要办法。
应对
在险资的猛烈攻势下,上市公司控制权命悬一线。
上市公司大股东应对险资举牌的第一种方式,类似万科A、南玻A。王石为代表的万科管理层对于突然而至的宝能多次“呛声”,表明不予认可,同时积极寻求同盟或者依靠;南玻A的8名高管则通过集体辞职的方式,抗议前海人寿自去年入主公司以来屡次干涉管理层任免等事宜。
第二种是表态欢迎,比如中国建筑公告,“欢迎安邦选择中国建筑并成为重要投资方”。另外,国华人寿今年频频举牌天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公司高管层对此没有过激反应,“和平相处”。
有知情人士介绍,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并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而是有更进一步的诉求,但无奈被其他因素阻止。
监管
业内人士称,通过万能险账户购买股票最大的隐患,是资金期限错配、收益率不匹配。为偿付保费,保险机构激进投资,容易出现偿付能力危机、流动性危机和其他不可控的风险。
最近一段时间,恒大系旗下险资不断举牌上市公司,并且用险资短期炒作股票,公告后获得股民追捧,推高股价后迅速卖掉获取暴利,这种利用险资优势短炒股票的行为,也引起资本市场的强烈质疑,并受到了保监会的“点名批评”。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保险资管行业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个别险企以激进方式行事引起的市场风险加剧,而对于这些激进险企的行为及可能引发的风险,保监会已经开始采取“高压”姿态,“保险姓保”成了行业内的高频词,一大波相关的监管政策也渐次出台。
8月底,保监会下发了征求意见稿,规定保险机构不得与非保险一致行动人共同收购上市公司。如果最终落地,将会使得类似“宝能系”这样旗下保险机构与非保险机构一起上阵的打法难以成行,难以达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撰文指出,当前险资存在资产配置难度加大、个别公司经营行为激进、再投资和流动性风险加剧、风险交叉传染叠加等四方面问题。
尴尬
11月15日,中国南玻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曾南及首席执行官、财务总监等7名高管正式辞职。近一年内,南玻离职高管多达15人。之后。南玻创始人团队被集体“扫地出门”,宝能系全面接管大局初定。
王石也称,“万科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南玻,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1984年,原名“中国南方玻璃有限公司”的南玻在深圳蛇口创立,注册资金50万美元。改革元老袁庚为公司首任董事长,时年39岁的曾南任代理总经理。彼时,南玻只是一个临时的项目公司。
到1992年,南玻已成为全国领先的玻璃深加工龙头。这一年,南玻成为中国第一家发行A、B两个股种的上市公司。之后,南玻生产出了中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浮法玻璃生产线,自此奠定其行业领导地位。
南玻成功的关键,在于对质量和技术的极端重视。一次,因产品遭遇客户投诉,曾南在现场免职负责生产的工厂副总经理。在行业内,南玻被称为玻璃行业的“黄埔军校”,其研发人员常被“挖墙脚”,技术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2016年前三季度,南玻营业收入65.2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81%,达7.1亿元,公司总资产170亿元。但据媒体报道,对这样的业绩,从宝能空降的陈琳表示,“你们这些搞制造业的辛辛苦苦也就赚这么点,还不如搞资本运作”,“通过收购买卖可以赚比制造业更多的钱”。陈琳提出,前海人寿将派人担任南玻集团常务副总裁,专门负责资本运作。
曾南转身离去时说,“时也,势也。在这个资本横流的社会里,我们这些做实业的人在这种形势下只有认命、知趣地退出。”
文/《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刘照普、李永华
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