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山海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抗生素研發出來以后,如同神藥般存在了10多年,就很快失去了最初光環的原因。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雖然不斷有新的抗生素出現,但每年因為感染而死亡的患者比例,卻再也沒有明顯的下降。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披露的一組數據令人心驚:目前,每年全球約70萬人死于“超級細菌”感染,其中23萬新生兒因此不治夭折,照此趨勢發展,到2050年,因濫用抗生素死亡的人數可能超過1000萬……為此,國家衛計委在2016年“世界提高抗生素認識周”到來之際,呼吁提高公眾對抗生素的認識,促進合理用藥,維護群眾健康權益。
超過1000萬人或死于抗生素,是一個非常令人震驚且尷尬的數據,如果真發展到那一步,將是醫學界巨大的悲哀。因為,現在每年全世界因為癌癥死亡的人數是820萬,因為車禍死亡的人數則是120萬,這意味著如果情況沒有改善,抗生素可能成為威脅人類的最大殺手。如果真是這樣,那么被譽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最偉大的醫藥發明”的抗生素,則會成為現代醫學莫大的諷刺。
出現這樣的問題,抗生素本身的因素無可回避。因為相對于抗生素非常穩定的性質而言,它所面對的對手——細菌,卻是一個非常善變的種類,它們多以簡單的二分裂方式無性繁殖,速度非常驚人,一般20分鐘左右就能首先倍增,經過8個小時,1個細胞可能繁殖到200多萬個,10小時后可能超過10億個,在如此頑強的生命面前,抗生素很難將對手完全殺滅在人體之中。非但如此,一旦出現一株對抗生素耐藥的細菌,那么不到一天就能繁殖出無法計量的耐藥細菌。所以,無論抗生素怎么升級,都不可能超過細菌本身更新換代的速度。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抗生素研發出來以后,如同神藥般存在了10多年,就很快失去了最初光環的原因。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雖然不斷有新的抗生素出現,但每年因為感染而死亡的患者比例,卻再也沒有明顯的下降。
盡管這樣,醫學對于抗生素的依賴卻成了習慣,因為細菌畢竟是無處不在的,不但可能隨時侵擾健康的人群,還可能在一些患病人群中,趁著人體抵抗力低的瞬間大肆侵入,成為很多疾病加重的重要推手。所以,抗生素在有意無意中,就成為了人類應對任何疾病都可能被使用到的重要工具。這也導致很多疾病在使用抗生素后,似乎總是有些效果,這是抗生素不斷被濫用的重要推手。
這種狀況在我國更加嚴峻,因為以藥養醫政策的存在,催生了用藥經濟,抗生素更是成為了萬能處方。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抗生素的人均年消費量是美國等國家的10倍,其結果就是培養了我國居民對抗生素的迷信——家中自備抗生素,普通感冒時服用抗生素,已經成為很多民眾的普遍觀念。
今年8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審議通過。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在多個場合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我國作為世界人口的第一大國,不能再坐視抗生素使用的泛濫。盡快破除藥品的經濟因素,限制抗生素處方,這是造福民眾的必要選擇,也是我們必須承擔的國際義務。只有這樣,抗生素作為人類的偉大發明,才可能長期成為我們的朋友,而不是反手相擊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