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愛國教育大有必要

2016-11-17
来源:香港商報

   文/章宜

  立法會宣誓風波中,候任議員辱華「播獨」的做法反映一些港人缺乏愛國心和國民身份認同,以致自辱辱人。人大釋法,從法理上堵塞了「港獨」的空間,特別是禁絕了在建制機關中散播「港獨」;然而,人心回歸,讓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建立廉恥心,真正愛國愛港,才是化解「港獨」的治本之道。故此,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日前提出,在香港的核心價值中,加入愛國這一元素,并且在學校推行愛國教育,是大有必要,也是卓有識見的。

  治本化解「港獨」

  不過,在香港推行愛國教育卻難免遇到一些困難,許多人一聽到愛國,不是覺得「老土」,就是認為是一種「洗腦」,此所以前幾年國民教育臨門一腳還是未能成功落實。當然,這不等於港人沒有愛國心,由今次宣誓風波所見,市民普遍對於辱華言論有切膚之痛,多數人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辱華即辱己。只不過,對於煽情式的愛國主義,大家才感到反感和厭惡。故此,只要是采取大家認同的方式,在名目、手法上作一番變通,愛國教育還是可以見到成效的。

  在名目方面,既然有些人聽到「愛國」就感肉麻,甚至把國民教育與「洗腦」掛恥,那麼,就不如變通一下,搞公民教育,談公民權利與義務。香港是中國的特區,作為香港市民,也必然對國家有權利和義務。這是不難理解的,也很易令人接受。

  愛國也有很多層次,現在的年輕人身份認同薄弱,甚至出現游蕙禎、梁頌恆之流,確是令人擔心。不過,只要還原基本步,從基本的要求做起,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愛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出賣國家利益,能夠讓學生做到這一點,愛國教育已可說得上成功了。

  公民教育導之以理

  愛國也是一種情感,談到情感,總是勉強沒幸福。愛國教育如果一味強調怎麼付出感情、怎麼犧牲,也難免會拉牛上樹,強加於人,吃力不討好。在感情上難以認同,就不必勉強,而應導之以理,明白國家利益與自己息息相關,民族尊嚴也是自己的尊嚴,這樣,自然會竭力維護國家的利益和尊嚴,不會出現辱華的行為。

  在教學上,可以由自己的外表、血緣說起,談談如果走到外國的大街上,人們會認為自己是哪一國的人?可以讀一些文章,談談海外華人遇到歧視的情況,以及國家的轉變如何影響國人在海外的待遇,讓學生產生共鳴。這比要求學生在五星旗升起時心情激動,更為貼地。

  美國總統甘迺迪曾說:「不要問國家可為你做什麼,應問自己可為國家做什麼。」這句話看似是很高層次的愛國了,但當學生認識到國家與自己關系密切時,也不難進一步討論這句話的內涵,從而知道為什麼要對國家有所付出。其實,現時許多年輕人正是過多地問國家為自己做了什麼,而不知問一問自己可以為國家做什麼,實應思考一下這句話。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