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熟習國史 加強身份認同

2016-11-18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會長 陳建強

  「欲亡其國,先滅其史」,一針見血地點出國史教育對培養國民身份認同的重要性。但在香港,除了推行國民教育受阻,中史科在學校教育中亦走向邊緣,瀕臨「滅科」威脅,新一代由此對國情無知。近期沸沸揚揚的「港獨」、自決,以至「辱華」宣誓風波,皆肇因於此。連串事件得出一個清晰教訓,就是不了解國家民族、不熟習中國歷史,何來國民身份認同?

  國史教育不足

  當代思想家任繼愈指出史學關系到國家存亡,是國家興亡之爭、民族盛衰之學,因而必須重視歷史教育工作。可惜,歷史教育在香港卻是先受打壓、后遭忽視,形成一種先天不足的弱勢,亦易讓國際力量和野心政客所蠱惑利用,使「港獨」思潮在青年人中有了市場,一些排斥國家民族的行動和謬論,竟然在青年學生中流傳。

  作為一個中國人,了解、熟悉中國歷史,既是權利也是義務。但在港英管治期間,中國歷史教育因政治因素而被限制忽視;回歸之后,在資本主義實用價值下,中史科成為教改的「被犧牲者」,無論是修讀應考人數和社會關注程度,都每況愈下。經歷「占領」和「宣誓」風波的一亂一鬧,警示中史科不可廢弛,只有讓青年一代正確認識中國歷史及香港定位,提升國民身份認同,才最符合香港的長遠、整體利益。

  立法會通過無約束力動議,規定將初中中國歷史獨立成科,并列為必修科目。提出動議的張國鈞指,現時中史課程對香港歷史及香港與內地互動關系著墨甚少,令年輕一代無法正確、全面和有系統地認識中華民族發展歷程。同時,香港回歸祖國雖已近20年,但年輕人對國家歸屬感沒有增加,近年反而滋生出與國家分離的思想,有人公然主張「香港建國」,認為香港是「民族」,甚至公開以粗言穢語侮辱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事后還砌詞狡辯,拒絕道歉。他認為,這是因為部分港人對歷史和國情的了解膚淺,無知、無情,要糾正就要從歷史教育入手。

  須加強愛國教育

  少年強、青年強,則香港強、中國強。香港新一代的價值和前途,不在於能否刁難政府、能否與國家「對著干」,而在於能否承擔促進「港強」和「國強」的責任。只有了解國家歷史、只有國族認同,才能在歷史的潮流中順勢而上,才能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推動整個香港和國家前進的力量,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面對「港獨」的囂張,甚至悍然闖進校園,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提醒我們,要切實重視在學校教育中加強愛國教育的問題,并在香港社會尊崇的價值觀中,「應當加上一個核心元素,這就是愛國。愛國,是香港同胞與祖國人民血濃於水的親情之所繫,是香港居民根本利益之所歸,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