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4

中海油服登上市公司虧損榜首 兩大國有油服累計虧近180億

2016-11-04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中外油服公司冰火兩重天 輕資產或成“救命稻草”

  本報記者 綦宇 北京報道

  近日,在國內A股上市的19家油服公司三季報發布完畢,有11家公司陷入虧損;同比來看,有12家公司出現利潤縮減的情況。其中,中海油服(601808.SH)和石化油服(600871.SH)凈虧損分別達90.92億元和88.58億元,分列目前上市公司虧損榜的第一、三位。

  盡管低油價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影響是一樣的,但是國外的油服公司已經開始出現復蘇的跡象。目前國際前三大油服公司中,僅剩貝克休斯仍處于虧損之中,斯倫貝謝和哈里伯頓已經開始盈利。

  唯一虧損的貝克休斯,周一宣布與GE達成戰略合作,GE將其石油相關業務與貝克休斯合并。兩家公司成立的新實體,將創造一個年收入320億美元以上的巨型油服公司,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工業企業之一。

  就在上周,斯倫貝謝和哈里伯頓均在盈利會議上表示,國際行業市場的復蘇將會推遲6-9個月,“中東和俄羅斯可能會相對彈性,兩國的上游投資一直沒有出現大幅度下降,但亞太市場會是最后復蘇的地區之一。”兩家公司表示。

  對于沉陷在虧損泥淖中的國內油服公司,則需要找到新的出路,一方面需要通過降本增效和優化結構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則是需要積極投入到海外油井的競爭中。

  蔓延的虧損

  在油服公司逐漸蔓延的虧損中,兩家大型國有油服公司——石化油服和中海油服,共計虧損接近180億元。

  中海油服今年三季度的收入降低中,變動幅度最大的就是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據其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的資產減值損失高達73.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76億元增加了60.53億,增幅接近500%。

  而資產減值損失在半年報時就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增加,同比增幅高達509%,在出現該情況后,上交所也出具了針對該公司半年報的事后審核問詢函,詢問有關事項。

  對此,中海油服回應稱,進入二季度以來,受行業低迷影響,公司大型裝備使用率和作業價格進一步下降。公司預期油田服務市場的復蘇更為緩慢,公司的部分固定資產和商譽出現了明確減值跡象。

  從工作量上看,許多勘探和更長期的開發項目被叫停,各類油公司取消或推遲項目,需求萎縮導致平臺新簽合同數量顯著減少,對公司未來合同獲取和市場開拓造成沖擊。而從平臺日費來看,各類合同的平臺日費均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對于鉆井平臺日費預測相比于2015年的預測報告均有大幅下降。

  另一家出現巨虧的石化油服,盡管沒有大量的資產減值,但通過其經營數據發現,營業成本與營業收入之間的差距非常大。前三季度石化油服營收90.91億元,營業總成本則高達134.84億元,二者差值接近44億元人民幣。

  同時,無論是石化油服還是中海油服,其營收主要來自于與其母公司(分別為中石化和中海油)的關聯交易。半年報顯示,石化油服在報告期內與中石化及其附屬公司所進行的工程服務一項,交易金額高達91億元,占同類交易金額的比例為48.8%。可以看出,石化油服工程服務交易的主要對象和營收來源來自其母公司中石化及相關企業。

  而這一現象在2016年或許更加嚴重。“預計2017年中國國家石油公司的支出將有小幅度上升,同時在中國的陸上油田開采中大部分的增量將轉向內部服務。”摩根大通分析師Ying Wang說。

  國際公司押注輕資產?

  隨著國際油價緩慢回升以及此前大幅度的裁員,三大國際油服公司已經出現復蘇的跡象。

  斯倫貝謝此前發布三季報稱,前三季度實現利潤1.76億美元,而今年二季度公司還是凈虧損21.6億美元;哈里伯頓總收入超過38億美元,利潤為600萬美元。

  “我們認為石油的價格會有所上漲,”哈里伯頓CEO Dave Lesar說,“價格的上漲會逐步刺激鉆井數量的上漲,我們認為這一行業可以越來越好。”

  行業第三的貝克休斯盡管三季度同比略虧,但亦在尋求脫困之道。本周一,貝克休斯和美國通用電氣油氣業務板塊的合并成為近年來油服行業的最大動作,合并后的公司營收或將達到每年320億美元。

  GE首席執行官伊梅爾特表示,新的公司擁有多樣化的投資組合,比任何企業都能更好地度過低油價周期。

  “目前國際石油公司的優勢就是其優秀的技術和軟件實力,他們很少涉及裝備制造。”一位國內油田勘探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讓他們保持著與國內同類企業的競爭優勢。”

  將精力集中到軟件和技術,或許是目前這些國際油服公司扭虧為盈的秘訣。“我們的行業將可能在未來經歷一個較短的商品價格周期,而作為以投資回報為重點的公司,哈里伯頓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輕資產運行。”Lesar說。

  盡管目前全球寬松的資本市場可以讓任何公司通過資本運作方式增加現金,但作為油服公司而言,維持投資回報率和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將成為下一步競爭的核心力量。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