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千億紓緩流動性
專家吁去杠杆宜注重調結構
【香港商報網訊】昨日,人行繼續大額净投放1150億元,紓緩近期資金面的緊張,銀行間回購利率全線回落。分析認為,受資金持續外流,疊加10月企業大額繳稅、MLF密集到期等影響,近期市場流動性出現階段性收緊,人行為了引導市場預期,及時作出調整是必要的。目前經濟運行相對平穩,宏觀調整可能將更多精力放在去杠杆和防風險上,但也不能使流動性過於緊張。專家認為,去杠杆也不能「一刀切」,對於重點發展的朝陽產業和小微企業,應該積極引導資金流入,合理地增加杠杆也很有必要。香港商報記者伍敬斌
人行意在改變預期
本周人行公開市場累計投放5950億元,創下5周來的新高。此外本周還有1660億元6個月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人行未到期續作。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在調控房地產過熱之后,人行的貨幣政策趨於謹慎,且對信貸采取了管控措施,并將此作為一個考核標準,某種程度上導致相關領域產生利空效應,所以人行有必要對市場的預期做出一些扭轉。另外,由於人民幣匯率近來不斷下跌,資本外流的情况變得更加嚴峻,這些問題也會給流動性造成困擾,使得資金成本增加。所以,人行及時地作出一些調整也是有必要的。
實際上,就在1個月前,房地產火熱表明市場上的貨幣十分充裕,為何在1個月的時間里就變得緊張起來?郭田勇認為,目前市場上貨幣量不存在問題,總量仍然很多,關鍵在於不流動。由於房地產的調控,使得大部分資金變得觀望,市場的預期被改變了。所以,人行所謂釋放流動性并不僅僅是從量上補充,而是從預期上來管理。
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認為,在目前的海內外經濟環境和金融控杠杆防風險的背景下,人行四季度貨幣政策趨於謹慎。近期造成短期回購利率飆升的原因包括外占大量流出、人行用公開市場和MLF取代降準、流動性工具期限拉長以及繳稅等階段性因素。
幣策取向出現微調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途徑已從人行收購外匯形成外匯占款,轉向人行貨幣政策操作的背景下,人行對於銀行體系流動性狀况的影響力得到進一步強化,今年下半年流動性頻現階段性緊張,實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行貨幣政策取向出現了微妙變化。
市場人士指出,截至10月26日,2016年以來人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累計實現净投放1.26萬億元;去年同期則僅净投放450億元。再考慮降準、MLF、PSL等操作,今年人行投放資金的總量可能并不比去年少多少,但今年人行投放資金的主力工具出現了變化。在過去幾次及目前流動性緊張背后,尽管外匯占款持續減少是直接原因,但與人行微調貨幣政策操作其實有莫大關系。與此同時,在中國資本回報下降與美聯儲醞釀加息背景下,中國正面臨持續的資本外流。從管控資本流動的角度出發,同時也出於維護中國國際形象、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考慮,貨幣當局有一定動力維護人民幣幣值總體穩定,這也對貨幣政策放松構成制約,甚至可能促使貨幣當局在資金外流及匯率貶值壓力加重的時期,引導市場利率適度上漲。總之,人行微調貨幣政策操作,主要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不希望貨幣政策太松妨礙去杠杆;二是匯率防線之下,保持一定的中美利差仍有必要。
流動性風險猶存
長期來看,降杠杆是必須要做的工作,但短期又要保持市場流動性的充盈,那麼政策方面應該如何平衡?郭田勇認為,這必須考慮到總量和結構上的平衡,既要考慮宏觀,也要考慮微觀。目前的杠杆率,從總量上說是偏高的,特別是對於一些產能過剩的企業、僵尸企業,以及風險較大泡沫較多的房地產,占用的金融資源非常多,而產生的效益比較低,像這類企業該降杠杆的必須堅決執行。但是對於一些要重點發展的朝陽產業、小微企業,這些杠杆該升的還必須要升,不能一刀切地降杠杆。
但是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人行維護流動性合理適度態度未變,在靈活雙向操作之下,流動性總量雖不至於持續收縮,但受到資本流動、政策對冲節奏和力度以及市場情緒變化等影響,較以往更易出現結構性或階段性緊張,資金成本也很難大幅下降。同時,年底影響流動性的季節性因素較多,資金外流壓力仍大,流動性波動風險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