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第一朵蘑菇雲升起的地方,托起祖國核大國地位的處女地。我原以為,這裏是茫茫戈壁不毛之地,這裏是死亡之海生命禁區。在寒冷的冬日,踏上這塊充滿神秘、令人向往的土地,所見所聞徹底顛覆我從網上、書上、電視上得到的第一印像。
老科學家彭加木留下的“我往東去找水井”的字條,讓無數國人落淚。誰說這裏只有茫茫戈壁,天上不飛鳥地下不長草?聽聽國投羅鉀人寫的歌《夢想羅鉀》吧:“一條大路,伸向大漠的心髒,晨曦的陽光,照在平靜的湖面上,一片片鹽田,描繪出五彩的畫卷,一張張笑臉,綻放著羅鉀人的幸福”,行人仿佛來到了印度洋上“馬爾代夫”。
羅布泊最稀缺的水,可地下100米深處卻是鹵水的海洋。老一輩地質工作者的付出沒有白費,“寶藏”之門已經開啟。不相信嗎,新華社《向“死亡之海”要財富》、央視《國投羅鉀人,生命禁區的拓荒者》、光明日報《他們喚醒了“死亡之海”》、澎湃新聞《死亡之海羅布泊如何肥沃中國土壤?》、21世紀經濟報道《走出羅布泊國投羅鉀成改革先鋒》……一篇篇來自一線的報道告訴你真相。在不毛之地,羅鉀人用創新與奉獻合鑄的犁鏵執著開墾,種出了傲然報春的花朵。
記得上學時課本上講中國缺鉀,《正大綜藝》後面有個“加拿大鉀肥”的廣告,廣告歌現在還會哼幾句。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讓中國的土地不缺肥料,讓中國的土地養活中國人,說到底靠的是工業化,靠自已的企業,中國人的飯碗必須掌握在中國人自已的手裏。在中國這樣的大國,一旦糧食安全出了問題,誰也救不了我們。國投羅鉀人勇敢地承擔了這樣的國家責任,發出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我們!我們”的吼聲。他們點石成金,在艱難處進取,於絕地處起航。
有雄心還要有能力,否則就是自不量力。我們知道,一個企業極有可能因為沒有能力做出創新而“死亡”。我們也知道,許許多多的企業就是因為沒有創新能力而衰落甚至“死亡”。國投羅鉀人能夠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可能變成現實,跨越一個又一個技術的門檻,絕處逢生靠的就是創新。
三號光鹵石碼頭,全自動化水采機,兩個人操作,每小時處理能力500噸。從國外進口,每台7000萬元;羅鉀自主研發,每台僅需2700萬元……國投羅鉀公司用4年時間走完了美國加州大鹽湖15年、國內同行30年的曆程,“羅布泊鉀鹽勘探開發”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就是見證。網民“蒹葭蒼蒼”說得好,“這叫發達國家粉碎機”。
10多年前,羅鉀人帶著夢的種子來到羅布泊;10多年後,這顆種子生根發芽,這棵大樹枝繁葉茂,惠及東西南北中祖國廣袤的土地。國投羅鉀公司硫酸鉀市場國內占有率達到50%,國際鉀肥巨頭漫天要價成為曆史。如果是外資,中國農民難以享受這種低價,說不定還得因為羅布泊環境惡劣額外付錢。這就是國企的責任擔當。
無論是早期的睡地窩子、婦女節的最好獎勵就是洗一次澡,還是現在的“老劉的房間已經安裝了空調、電視、冰箱、電話,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不爭的事實是,“每天工作下來,褲子上蹦的鹵水在褲子上就結成一層硬膜,下班以後褲子立到地上,空褲子可以能站著”,條件的艱苦不能想像。這裏是冒險家的樂園,這裏還是大風和沙塵暴的王國,但決不是適合人類生存居住的地方。天邊永遠是弧形,只有在這才能體會地球是圓的,遊客心理永遠無法理解長期堅守在這裏的的苦楚。
正如國際歌所唱,“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只有荒涼戈壁沒有荒涼人生。國投羅鉀人正是因為發揚“羅鉀精神”----情系三農、為國分憂的愛國精神;獻身鹽湖、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一流技術、永不止步的創新精神;同心同德、敢於擔當的團隊精神”,把個人的追求、國有企業的擔當和國家的需要緊密結合,才在沉睡的戈壁上描繪出最美的風景,譜寫出人生最華麗的樂章。對不起,羅布泊,我錯怪你了…… (王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