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伊始,“宅男神器”快播當仁不讓地霸占了各大媒體和朋友圈的頭條。作為互聯網企業的管理者,我無意去討論什么“技術無罪論”和律師們精彩的“詭辯”技巧,只是想靜靜地思考,互聯網創業創新的邊界在何方?
首先應給司法部門點贊,這是對司法公正理念的尊重和實踐。沒有司法部門的開放和透明,就沒有供大家圍觀、討論和辨清邊界的機會。
其次,任何辯詞都無法躲避的是,互聯網企業要在守法的框架下經營。在互聯網時代,創業者往往會遇到法律法規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或者法律發揮不合理的情況,怎么辦?我的建議是溫和的表達,堅定的行動。一味地批評抱怨、爭執概念解決不了問題,主動溝通和多方推動,向管理部門提出積極可行的解決方案方為正道。筆者曾花了6年時間和地方交通委等有關部門溝通交流,最終成功推動了相關城市《關於小客車合乘出行的意見》出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始終沒有因為制度不合理而越雷池半步。當然,在有些領域,我們目前的法律法規還沒有涉及,比如互聯網專車,談不上合法,也談不上違法,那么就可以秉承李克強總理所說的“法無禁止皆可為”原則去運營,但如果制度一旦明確,就必須嚴格遵守。
再次,創業不易,且行且珍惜。創業者總是希望在未知的領域開拓出一片天地,但往往越是新技術新領域風險越大,這首先需要創業者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與此同時,也希望政府給與創業者一定的摸索空間。作為監管者,如果不涉及原則性的錯誤和較大的危害,希望能給予創業者整改的機會,對技術公司在新領域的大膽嘗試和突破給予支持和理解。作為創業者,也應該盡量運用好新技術,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為社會傳播正能量,萬萬不能打著創新創業的幌子,幹一些違法亂紀的勾當,這樣的創業者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足以令創業者們放心的是,隨著法治中國建設的不斷深入,相信互聯網創業創新暫時模糊的邊界將會越來越清晰,從這個角度看,快播案或將加速中國治理互聯網內容的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與細化,比如經常被提到的內容分級審查制度。類似快車、快播、電視貓這樣因互聯網管理而引發的輿論爭議事件將喧囂一陣,再漸漸弱下去。在這個過程中。面對個體事件引發的眾聲鼎沸,我們要避免用廉價浮躁的“娛樂至死”來替代對法律、政策的嚴肅思考和討論,但也決不能對網民的熱情和關注視而不見。以我個人經驗來說,品牌傳播工作最忌諱“用冰冷的語言表達模糊的態度”,而應該“用溫暖的語言表達清晰的態度”。(作者: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