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手快有手慢没

2015-12-08
来源:香港商報

  隨著全球化進程推進,經濟競爭如無硝烟的戰爭,刀刀見血、劍劍穿心。尤其在大陸崛起的巨大機遇下,能否搶占先機和尽早布局是關鍵所在。以台灣面板業為例,當年就是因為相關登陸法規松綁太慢,錯失最佳布局大陸時機,讓三星和L「趁虛而入」。

  得益12寸的「進步」

  而如今,台積電迅速登陸、舉動之大,不免讓人對半導體巨頭豎起大拇指。當然,這也要歸功於台當局難得的魄力之舉:開放島內半導體業者「獨資」登陸建設12寸晶圓廠。

  畢竟,在出口亮出連10黑、紅色供應鏈強勢崛起的情况下,台灣半導體業去庫存化緩慢,外銷訂單連續下滑,面板殷鑒不遠,當局有必要給予政策彈性。而法規及時松綁,不僅讓台灣業者順利搶搭大陸不斷增長的半導體市場商機,未來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大廠,也將在大陸一較高下,進而帶動島內晶片設計廠、封裝廠以及上游材料廠商的群聚效應,打造產業鏈新集聚商機。

  技術領先市場客觀

  尤其是台積電,雖然赴陸設12寸廠的腳步雖比同業慢,但因16奈米制程居全球領先地位,完封三星14奈米的利器,也領先已登陸的中芯、聯芯等;而目前大陸的晶圓廠廠能占全球總產能不到一成,擁有12寸晶圓56%產能的台韓大廠,在大陸廠商1%產能不到的情况下,產業轉移的空間很大,及早布局可從技術和規模上取得優勢,并搶占壟斷大廠份額,取得參與大陸半導體產業增長門票,還能就近吸引展訊、海思等晶片商訂單。不過,晶圓廠建設成本動輒數百億元,還需技術和配套產業的協同,而從建廠、試產到最后量產一般需3年,盈利更需7年之久,能有此實力的業者能有幾家,台灣還有多少個台積電?

  因此,台積電登陸僅是個例,對島內半導體業而言無太多欣喜,如果台當局無法給予政策配套和官方力量支持,半導體業走出去「心有餘而力不足」。鍾智維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