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傘兵散兵 變與不變

2015-11-30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專業人士協會主席 陳建強

  這是反叛的年代、素人的舞台。經歷「占領」和「政改」兩場硬仗,本屆區議會選舉未如預期,無論是選前選后,既未見對決廝殺,更除個別數人曾口出怨言外,全程溫和理性平淡。唯一的亮點,是多名資深議員,在沒有明顯犯錯的情况下,被寂寂無名、資源不足的「傘兵」所撼倒,儼如拉開改朝換代的戰幔。

  其實,所謂「傘兵」,是指一些受「占領效應」影響或是響應網上號召,本身沒有政黨背景、沒有參選經驗的政治新人,他們絕大多數不是在其工作或居住的區份出選,而是以狙擊手的身份,挑選「合適」的建制和溫和「泛民」人士作目標,角色猶如在外國流行的選舉「刺客」。正因如此,主流「泛民」在選前曾高調指罵部分「傘兵」是「建制B隊」、「假傘兵」,并試圖以推薦名單去指示「泛民」支持者投票。雖然孤立、看淡,「傘兵」取得7萬多票、8個議席的驕人成績,令人刮目相看。在一片吹捧神化之下,大有新生代崛起,新面孔、新理想、新氣象涌現之勢,但這是真的嗎?

  區選呈自然輪替

  今屆區選的總議席超過400個,落馬的現任議員只有70多個,當中不乏在回歸前已任議員的人士,再扣除部分意外爆冷者,根本屬於自然輪替,在數量上更有點「保守」。坦白說,當選區議員的平均年齡下降約2歲,是一個可喜現象,但談不上是新生代崛起,只能說是新一代開始冒出頭。况且剛加入的新人,會是曇花一現,還是能開創新局面,仍有待觀察。不過,綜觀國際經驗,大部分「刺客」或「素人」,在踏進政壇后,來得快時退得更快,光芒僅在參選時!

  今次區選確實出現不少新面孔,相信在明年的立法會補選和立法會換屆選舉時,會有更多的「小花」、「素人」出現。但選舉不是選美,大家不應看面孔,而應看其能力和承擔;况且,今次當選的8名「傘兵」全面「素人」,但最年輕者只有22歲,最年長者已是56歲,大家應如何理解「傘兵」、「素人」和新生代、新面孔之間的關系?

  議員是參與社會管理的從政者,理想是其首要條件,然而,縱觀各參選人的政綱及其拉票活動,只有其中一個「傘兵」組織和新同盟,分別打出「占中」和本土的招牌,其餘都是有政黨之名,行「街坊保長」之實。因此,除非有關當選者在當選后即翻臉,否則日后能帶來多少新理想?大家都應心中有數。

  傘兵效應尚待觀察

  至於新氣象,本人有以下的一些觀察:

  第一,現時備受矚目的當選「傘兵」,亦各來自不同的組織,個人和組織的背景和處事方式,都截然不同,名副其實是「散兵」,日后如何整合,并且與主流「泛民」冰釋狙擊和割席的前嫌,以及融合現實的議會工作,都是高難度的舉措。其成效,足以決定今次的「傘兵效應」,是飄於空中的花火,還是植根沃土的幼苗。

  第二,硝烟過后,建制七成、「泛民」未足三成的整體格局繼續保留,反映「占領效應」的冲擊波已遭緩解,持份各方需要從昔日的基本盤,重新出發。何去何從,就倚憑各自的自我調整能力,以及后備人才的培育輪換。

  第三,在委任議員退場后,建制派仍能保持對18個區議會的控制權,以及借助冷處理手法,令鉛水和TSA等民生問題本能炒熱成為選舉議題,令區議會免受政治化冲擊,都屬於建制派在今次選戰中的重大成果。令區議會這個基層管治架構,立於堅穩不變的局面。

  第四,至於「泛民」方面,「傘兵」和「素人」的冒起,加上立法會超級區議會席位的部署被打亂,內部暗涌萌現,形成一個不穩求變的局面,雖只涉及「泛民」內部,但有什麼冲擊,仍須予以觀察。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