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網29日發表朗伯德街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黛安娜•喬伊列娃為該報撰寫的題為《世界經濟將迎來“通縮繁榮”期》的文章。文章說,如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報告所證,中國經濟增長在放緩,這使人們對全球經濟面臨長期停滯、甚至或陷入新危機的恐懼進一步加深。事實上,中國經濟疲軟應該是人們對全球增長保持樂觀的原因之一。
當然,如今也有很多理由令人悲觀。很多新興市場正深陷麻煩之中。很多資產價格都處於不可持續的高位。在金融危機爆發7年後的今天,世界主要央行仍然被迫保持著緊急情況下的貨幣政策。同時,世界缺乏實實在在的消費需求。
就最後一點而言,中國讓我們有理由對世界經濟謹慎地保持信心。中國經濟在擺脫投資浪費的同時保持約3%至5%的增速正是世界所需要的。由於石油、銅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隨著中國結構調整而下滑,能源和自然資源出口國的需求緊縮。已經深陷衰退的巴西和俄羅斯,將和其他國家一同焦急等待本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可能宣布的任何經濟政策。
但與此同時,全球再平衡將收入從大宗商品生產國轉移給西方消費者。到目前為止,西方家庭基本上把從油價下降和家庭取暖費降低中節省下來的錢存起來了。歐洲和美國的經濟增長不及預期。但是,如今他們可以看出,油價將保持低位,消費者正開始花掉這筆意外之財。
我們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趨勢表述為我們對全球經濟的預測——“通縮繁榮”,通縮指的是中國、新興市場以及大宗商品生產國的需求逐步下滑,而繁榮描述的是美國、歐元區及英國的家庭支出逐步上升。
如果中國成功轉向消費驅動型增長,減少投資將意味著發達經濟體中盈利性資本支出被擠出的機會降低。投資增長將在消費複蘇後到來。
然而,要想讓這個美好的情境實現,要么需要國際協調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要么需要全球經濟難題的不少部分分別得到厘清。後者正是過去一年一直在進行的事情。這種狀況能否持續下去?以下是一些投資者應該留意的指示標。
首先是日本的貨幣政策:此前,作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經濟策略的一部分,日本央行曾壓低日元彙率,挑起彙率戰。如今,在達成通脹目標遙遙無期的情況下,日本央行是否會燒旺此前自己點燃的彙率戰火?世界能夠期望出現的最好結果是日本央行按兵不動。如果日本央行選擇加大貨幣刺激政策力度、從而使日元貶值,那么中國的政策立場可能會變得站不住腳。
其次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是否將人民幣納入其儲備貨幣籃子的決定。在擁有儲蓄盈餘的大型經濟體中,只有中國的貨幣是被高估的。但迄今為止,只有中國一直抵制加入彙率戰。如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中國更有可能只會讓人民幣彙率逐步貶值。但是,如果人民幣被拒絕納入,人民幣出現更大幅度貶值的可能性將增加。
第三是應該留意的是美國的消費者信心:由實際收入增加助推的消費驅動型複蘇正開始顯露頭角。問題仍然在於,全球金融危機對消費者信心的打擊是否如此嚴重,以至於家庭將繼續把大部分的額外收入存起來。
第四是中國勞動力市場:中國經濟放緩迄今一直削弱企業資產負債表、抹殺利潤。然而部分由於人口結構趨勢有利於增長再平衡,勞動力市場基本上毫發未損。失業率的增高,將使中國政府推進改革的決心面臨考驗。
我們的主要理由是,世界經濟未來會更好。在眼下經濟低迷的表象之下,很多事情都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但是,還有很多事情仍然有可能會出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