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某污水處理廠投資2000余萬元,自建成后卻一直未投入使用。有關方解釋稱,皆因該工業園招商情況不理想,入駐的工廠太少。“招商”變“招傷”,讓人搖頭嘆息。
招商引資應保持基本的權力理性。未經科學論證,便盲目啟動項目,脫離了自身發展實際,也罔顧民生福祉。當地承諾如污水量仍達不到運行標準,虧損將由政府承擔,避免企業損失。遵守約定值得肯定,但公共財政資金為納稅人所繳,當前各種發展項目特別民生方面用錢之處很多,用時必須精打細算。如此盲目,即便換來招商引資一絲“成果”,對當地可持續發展又能帶來多少好處?不過是為某些人的“政績”買單罷了。
要終結此類鬧劇,單純指望決策者堅守權力邊界不現實,關鍵還要健全兩套機制。一是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通過問責,讓那些沒有經過民主程序、科學論證的決策出不了臺;讓那些好大喜功、盲目決策者承擔應有的責任。二是創新政績評價體系,改變以招商論英雄的風氣與氛圍。構建起正確的權力倫理,才能不斷牢固服務意識。(湖北 葉祝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