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跨國直接投資一路走低,但中國經濟“引力”不減,吸引外資仍呈穩定增長態勢。商務部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1~9月,全國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8980家,同比增長10.1%;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84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這既是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炒作一番的“外資撤離中國論”的有力回擊,也是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獲得國際資本認可的最佳注腳。本報特邀業內權威專家,暢談中國經濟“引力”。
資本力量撬動中國經濟
國際商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表示,中國利用外商投資總的政策不會變,具體政策會向更多吸引外資放寬更寬領域的方向變化,將繼續把中國打造成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中國為何如此重視吸引外資?外資在中國經濟的發展進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呂剛:中國重視外資是因為中國從利用外資當中嘗到了甜頭。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外國企業的幫助,就不會有中國經濟的起飛。正是通過利用外資,中國才成功地將自身低成本勞動力和土地的優勢與外國企業的資金、技術、市場、管理等優勢結合在一起,成功地實現了出口創匯,有效地突破了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增長中普遍面臨的資金短缺和外匯短缺兩大瓶頸,大大加速了自身的工業化進程。
目前,外資依然在中國經濟當中占有較大比重,對促進中國經濟的增長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中國必然會一如既往地重視吸引外資。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發布的《關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對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做好外資工作作出了具體規劃。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向“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轉換,中國的投資環境會越來越好。
龔曉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增長速度加快。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0.36萬億美元,進出口總額4.303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我國改革開放的主要經驗之一就是吸引和吸收外資,2014年中國吸收外資1196億美元,成為最大的外資吸收國。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累計吸收外資已超過1.5萬億美元,連續23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利用外資解決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資本短缺問題,并對中國企業提升生產效率、運用國際規則、享受外國直接投資的技術外溢紅利起到積極作用。中國正在構建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一方面要繼續重視吸引外資,利用好外資;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對外直接投資,促進中國經濟發展。
郝潔:過去30年,外資企業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當前,中國正在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確保利用外資質量和效益是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利用外資是中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更加主動有效地利用國外技術、人才等戰略資源,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中國利用外資的重點已轉向吸收國際投資中的技術創新能力、先進管理經驗和高端人才,充分發揮其推動創新的積極作用。在提升利用外資質量與效益的同時,中國在較長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的利用外資規模仍是非常必要的。
王軍:從根本上說,重視利用外資是中國積極主動對外開放的體現,是統籌考慮和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的體現。外資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扮演了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的提供方等多重角色,它拓展了中國的外需市場,提升了國際競爭力,促進了經濟增長和發展,為中國經濟更深地融入全球作出了重要貢獻。
郝紅梅: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來華投資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利益,只要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還存在著技術差距,就存在利用外資的必要性。就現階段而言,中國在戰略上必須對外資經濟地位作出新的判斷,明確通過吸收外資達到更好地配置全球優勢資源的目的,在吸收外資的政策導向中體現中國在新時期經濟發展的目標,使外資經濟成為中國工業現代化方向的榜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