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1

侯永志:技術創新乃區域繁榮之根本

2015-09-10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網訊】在2015全球商報經濟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戰略與區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指出,新常態下區域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的競爭特點。他昨日演講的主題是:新常態下的區域競爭圍繞生產力而展開,而提高生產力的根本就是再生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則離不開政府的作用。

  區域競爭呈現新特點

  侯永志表示,現時中國各地都面臨著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根據上半年經濟統計數據,各地年初制訂的目標普遍高於上半年的經濟增長。這和過去不一樣,過去的預期目標往往低於實際的增長,現在是實際增長是高於預期目標。

  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地展開了新一輪競爭,競爭特點是設立新區。從1992年到2015年4月份,全國共設立了13個新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地方都在想成為新區。中國的區域競爭是值得肯定的,區域競爭實際上加快了中國經濟發展,調動了處於潛在狀態的發展要素。

  但他也指出,區域競爭也有一些負面影響。過去的區域競爭圍繞降低成本,但這種戰略的消極影響是明顯的。至於如何消除這種負面影響,侯永志認為,若把競爭主線變成了提高生產力,也能達到低成本所能達到的效果。因此通過減少資源的消耗,勞動者也會得到更多的回報,這就是提高生產力的重要性。

  創新離不開政府作用

  提高生產力應該靠什麼?侯永志表示,生產要素必須配置得更加合理,也可以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提高生產率。技術創新才是提高生產率的支柱性支撐,商業模式的創新沒有技術實現不了,提高生產率的關鍵是提高技術水準。

  最後,侯永志指,技術創新離不開政府的作用。政府有幾大作用,一個是推動改革,通過改革建立創新的生態系統;而在創新的生態系統中,政府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保育鈞:媒體要為新技術革命鳴鑼開道

  【香港商報網訊】全球經濟低迷下,中國進入新常態後要如何走出困境?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營經濟研究院院長保育鈞昨在全球商報經濟論壇演講中指,誰的技術革命有突破,誰才有可能走出困境,才有可能持續健康發展,因此要研究和關注新的技術革命和技術進步。

  貴州大數據有望後來居上

  保育鈞表示,現時中國在技術方面有些進步,有一些在世界上還不是太落後,但要看到差距太大。中國的高新技術、核心技術在人家的手裏。中國無論如何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媒體要敢講,不要每天沉浸在GDP全球第二上,這個第二的成本很高。

  談及貴州印象,保育鈞提到今年5月15日,貴陽市市長陳剛專程赴京在金融博物館講貴州的大數據。貴陽大數據交易中心是全國第一家,這令人看到貴州後發優勢體現在新技術革命和運用上,貴州通過這點有可能後來居上。

  技術革命也要做世界第二

  保育鈞說,現在美國新的變化很值得注意。美國出了一種「極客」,那是跨界。美國的谷歌、蘋果、亞馬遜,正以全新產業思維和天馬行空的規則進入許多國家的傳統行業。谷歌本來是搜索引擎,現在製作無人駕駛汽車,通過隱形眼睛治糖尿病。內地現在的阿里巴巴雲計算也熱起來。現在在新技術革命方面,新的苗頭很值得注意,比如新材料、3D打印、智能製作、機器人製造業等,世界已瞄準了中國大市場。在這個情況下,中國要有緊迫感,要真正成為世界第二,恐怕主要靠在技術革命方面取得突破才行。

  必須徹底解放科技生產力

  現在的中國創新,主要是要解決生產力、解放科技人員的問題。當前,中國專利很多,世界第一,但真正轉化科技成果的沒有多少,原因就在於體制問題。科技人員、研究人員和創業的企業家不完全是一回事。今年,聯想的柳傳志陪客李克強總理講到這個問題,柳講光靠科研人員還不行,還得靠企業家,真正敢冒風險的就是中國的企業家。「這要很好地研究鄧小平那個時候就提出來的『要解放科技生產力』,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徹底解放出來」。

  媒體報道要為科技進步助威

  保育鈞建議,在機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報道中要處處體現出科技進步來。比如說智能製造、新能源、3D科技以及轉移升級報道中,要把科技引進去。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修整草案,草案提出來科技成果轉化之後的收益當中,科技人員可以分50%。這是一個很好的兆頭。通過立法來承認知識產權是私有產權,這一條中國的確做得還很不夠。這極大影響了科技創新。所以,要從關心科技助威、鳴鑼開道推動立法進步。

  在介紹創新轉型升級當中,要促成企業提高研發費用。現在世界五百強中,中國企業研發費用平均不到銷售額的0.85%,沒有投入,怎麼能產出?在這方面,中國民企華為就做得最好。所以,要引導企業要眼光放長遠一些。

  他並建議媒體要關心科普宣傳。最近「三體」得獎之後,內地媒體表現「非常冷漠」。其實,昔時梁啟超也寫過科普作品,魯迅也寫過。科普作品有啟發人們的智慧和想像力的作用。在這方面,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科學素養,要大家一起來關注科普,「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我們的時代」。

  韋傑夫:經濟轉型關鍵在於創新

  【香港商報網訊】獨立金融諮詢顧問兼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高級研究員韋傑夫表示,目前中國經濟面臨著轉型的重要時刻,要從固定資產跟對外出口為主轉型到各種消費服務業為主的新發展模式,關鍵在於創新。而對於貴州來說,創新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創新不是無序趕潮流

  韋傑夫說,作為西部省份,貴州相比沿海省份缺少一些優勢,包括資金方面的資源等。但是通過創新,像貴州這樣的西部省份才能更有效得發揮自己的自然優勢。

  那麼,到底怎麼建立這樣的新的健康的全面的知識創新的生態系統?韋傑夫先舉出了一個反例。他說,中國目前有26個城市稱自己要變成國家金融中心,還有更多的城市正在對這方面進行規劃、討論。按照國家排名,前50位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中國只有5個,未來中國還可能入圍數個,但是在前50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內,擁有20個中國城市是不太現實的。但是,過去十年中國就有這麼一個潮流,每一個城市都稱自己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這種的創新是一種浪費。

  摒除各種創新障礙

  所以,韋傑夫認為,要建立一個促進創新的生態系統,一方面自然是投資一些前置條件,比如說教育、研發以獲得創新資源。但建設適合本地企業的發展的金融體系,對西部省份更為重要,例如窗口跟中小企業的融資,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包括依法治國的環境。另外,簡便創業,簡便註冊新公司的規定和流程、合理的稅收制度,通過建立吸引人的文化環境吸引優秀人才等,都是促進創新的關鍵點。同時社會應該要確認社會中是否存在創新的障礙。比如過時的法律法規和制度等。此外還要注意,一些城市在建立創新的生態環境時,不要盲目以為自己在促進創新,很有可能自己正在拉創新的後腿。

  韋傑夫還列舉出一些創新障礙的例子。他說,除了某些不合理的法律和制度外,過多的壟斷企業亦是創新障礙的一種。如果當地經濟有過多壟斷企業,那麼創業者就會喪失希望。另外,某些政府幹預行為、當地文化和習慣等,也都會成為創新的阻礙。

  江紹高:創新公益助力西部全面小康

  【香港商報網訊】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江紹高昨在論壇發表主旨演講,其主題是:創新公益為西部地區全面小康建立助力。

  江紹高表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中共十八大描繪出了全面小康社會的清晰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十三五」時期是中國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努力補齊短板,科學的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的扶貧工作。經過多年減貧工作,全國還有七千多萬人需要脫貧,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區。他坦言,這麼多人口脫貧,每年要1200萬人,每個月脫貧100萬人,任務非常艱巨。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

  江紹高表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就是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步精準,派人精準,要在六個精準上想辦法見真效,出實招。

  他介紹,中國扶貧基金會在1989年成立,累計抽扶貧資金和物質達133億多元,受益的貧困人口和災區的民眾超過兩千多萬人次。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工作重點主要以關注貧困地區的農民生計,以及推動鄉村發展,探索實施小微信貸,美麗鄉村項目,電商扶貧項目。

  江紹高表示,新的扶貧形勢對扶貧工作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將繼續緊扣機構的宗旨,積極研究與思考國家與西部地區各地新的扶貧措施銜接,通過持續不斷的創新扶植模式,優化扶貧項目,把有效扶貧的事做深、做細。同時他也表示,要通過基金會的努力,動員更多的社會資源投入到更多的扶貧創新當中來,為實現全面小康的偉大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