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1

粤自贸区错位联动发展

2015-06-22
来源:香港商报

   单一窗口受理、工商执照一天拿、「三证合一」、公安局技侦部门并入廉政监督局、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检验检疫几近「零等候」、海关快速验放一天搞定……那些过去困绕着投资者的制度规定,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正在消失,代之以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广东自贸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构建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先行先试。同时,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南沙片区将面向全球进一步扩大开放,在构建符合国际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上先行先试;前海蛇口片区将依托深港深度合作,以国际化金融开放和创新为特色;横琴片区将依托粤澳深度合作。面向全球,立足港澳;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广东自贸试验区正以制度创新重塑珠三角的改革开放优势。香港商报记者 黄裕勇

  三大片区制度创新各具特色

  对外资准入国民待遇及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自贸区制度创新「规定动作」,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锦侠说,「一张负面清单,四区通用」。

  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海关通关制度改革、检验检疫查验模式改革,也在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同时推进。

  在南沙片区,初步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包括: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全面实施面向国际和港澳的扩大开放措施。在CEPA框架下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股比、业绩和经营范围等准入限制,年内先期出台粤港澳服务业人员执业资格互认政策。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快速验放机制得到完善,「智检口岸」新模式得到实施,年内逐步覆盖检验检疫全业务。推动第三方检验检测结果采信,将出台相关工作标准和办法。

  横琴也率先在全国实施了商事登记改革,建立起「一个平台、一表通用、一次填报、统一收件、统一发证、统一归档」的「四证联办」的商事登记模式,更在全国率先签发「电子营业执照」。

  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政策方面,广东自贸区内的入境货物直通入区,根据企业预检验需求接受报检,货物出区时快速核销验放,不重复实施检验,实现了货物出区时的零等待,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物流效率。

  除了规定动作外,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在制度创新还有其「自选动作」。在横琴的城市管理方面,推出创新行政综合执法模式,采取「物管+城管+法管」城市治理模式,成立横琴综合执法局,将原有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功能汇聚在一个部门,在处理噪音、走鬼、垃圾分类等城市治理难题时,不会再出现多头管理却谁也管不好的情况。

  在前海,已获得计划单列市的外资审批权限;打通了跨境电商退税全流程;实现了检验检疫出口换证货物电子通关;与香港资费对接的「前海卡」已经发行,此外,这里还充分借鉴香港经验,建立前海廉政监督局,合并纪委、监察、检察、公安、审计等多部门的监督职能。

  广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齐头并进,制度创新方兴未艾,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正在初步形成。

  南沙:崛起世界级航运企业

  作为三大片区中体量最大的南沙片区,将重点面向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目前,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在南沙启步,一批世界级的航运企业和航运创新业务已在这里落地。

  作为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南沙港的实力不俗,广州港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宋小明介绍说,2014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662.6万标准箱,广州港全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量分别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四、第五,世界第五和第八,而仅南沙区当年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00万标准箱。

  「今年1-5月期间,南沙港区新增的亚洲航线有7条」,宋小明透露,目前,南沙港区开辟了58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随着广州港南沙集装箱三期工程投产,南沙港区到2017年预计可突破1500万标准箱。

  航运中心同样离不开雄厚的造航产业,在南沙片区的中航龙穴岛基地,总投资100亿人民币,年造船能力350万吨,最大修造船达30万吨级。不过,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志东则表示,中船龙穴造船基地是具有国际水准的造船基地,这里的年造船能力已达到500万吨,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最先进的造航基地之一。

  伴随着自贸区的建设,南沙航运创新业务也不断涌现,而创新的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已让宋小明所在的企业享受到自贸区红利。「以前付利息,现在交租金」,他预计,通过将融资租赁业务引入南沙港区的建设中,将为企业节约2%的港口建设成本,这对於动辄几十亿的港口投资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

  南沙金融办副主任程明庆介绍,目前,南沙区金融类企业逾190家,其中融资租赁类企业近50家,南沙已成为广州融资租赁发展最快的地区。

  除了融资租赁业务,广州航运交易已落户南沙,这是华南地区唯一经交通运输部审批备案、具有船舶交易服务资质的机构。此外,南沙片区还将开展船舶保税登记业务、开展设立航运产业基金及船舶产业基金,并推动航运保险、商业保理、船舶抵押贷款等创新业务尽快落地。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航运中心将在南沙片区崛起。

  横琴:休闲旅游推进粤澳合作

  如果说前海以粤港合作为特色,那麽珠海横琴片区则重点对接澳门,通过发展旅游业,加入澳门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建设;通过打造「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吸引澳门年轻人来此创业,横琴片区正成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载体。

  对接澳门,是广东自贸区横琴片区的鲜明特色,牛敬介绍说,「横琴开发五年来,对澳门合作是第一要务」。今年4月,由珠海市长和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担任召集人,建立了横琴自贸试验区珠澳合作机制。《横琴新区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十一条措施》及《横琴新区促进澳门中小企业发展办法》也已实施。

  为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横琴不但已设立初始规模100亿元的粤澳合作产业发展基金,还设立了20亿元的澳门青年创业投资基金。相比南沙、前海,横琴是三个自贸片区中唯一突出旅游产业先导发展的片区,旅游业也成为现在横琴最具实力的产业,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牛敬表示,横琴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构建与澳门国际旅游度假休闲中心相适应的产业格局。

  目前,作为横琴旅游业龙头的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300万人次,而投资高达500亿的该项目二期工程也已展开,澳门银河娱乐体育休闲度假项目、WTA(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超级精英赛、法拉帝游艇等项目也进展顺利。

  由於横琴与澳门只有一水之隔,它自然背负着对澳合作全面开花、合作领域全面拓宽的任务。为了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横琴片区还重点打造「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未来5年内,这里将逐渐成为培育10家上市公司、造就百个创业新星、打磨千家创意企业、掀起万人创业热潮的「互联网+」创业新高地。

  对澳合作系列组合拳政策的实施,珠海横琴对澳门合作进入新的机遇期,港澳企业落户横琴速度明显加快。目前,澳门企业计划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澳门项目供地占横琴建设用地份额已达到53%。

  前海:金融创新联通粤港

  肩负打造中国「曼哈顿」使命的前海片区,借地缘优势主打香港牌,通过深港金融合作,前海正构建起包括人民币跨境流动等诸多金融创新的完整金融生态圈。

  作为中国唯一的金融改革开放试验窗口,前海金融创新在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中独步,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锦侠表示,从与南沙和横琴的产业定位比较中,唯有前海是将金融作为核心产业。

  截至目前,前海共注册金融类企业1万多家,占到前海企业总数的五成以上,其中就包括300多家融资租赁企业,成为中国融资租赁第三城。中国第一家民营互联网银行——前海微众银行成为,已於今年1月18日试业。

  此外,前海在内地率先开启的人民币跨境双向贷,现在备案已突破1000亿元,并还在快速增长之中。王锦侠介绍说,已注册金融业企业中超过八成由民资控股,前海已基本形成创新支撑、良性循环、自我生长的金融生态圈。

  香港牌在前海的运用,已使前海成为港商投资的热土,截至今年5月底,入驻前海港企超过1400家,王锦侠预计,年内港企会超过2000家。

  「尽管从数量上来说,港资企业在前海占比不多,但是港资企业给前海的作用却并不小,」王锦侠介绍说,目前,前海的企业总产值中,港资企业贡献超过了两成;在前海的投资总量占比达1/3;在前海的外商投资构成中,其中93%都来自港资企业。在前海深港合作方案中明确表示,前海三成以上的土地供港资企业发展。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是前海的一个重点发展项目,这一内地首个深港合作国际化青年创新创业社区,作为深港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目前,梦工场已吸引14家做创业服务的机构入驻,开设创客空间或孵化器,其中一半是香港的创服机构,而第一批40家初创企业已经在此「安家」,另有接近50家也将在近期「迁入」,其中三分之一的企业都有来自香港的创业者。

  制度创新尤重事后监管

  对外商投资前准入国际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目前中国自贸区的制度创新的核心,围绕其推进的工商、海关、检验检疫、税务、金融等制度创新,目的也是便利投资与营商活动,构建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框架制度。然而在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的三大片区所推行的改革,着重推进的仍是前端制度创新,作为国际营商环境重要的事后监管制度尤为欠缺。

  在对广东自贸区范围三大片区走访后,记者发现最闪亮的制度创新政策基本集聚於前端审批制度改革,「一口受理」是方便投资者进入的便利政策,多证合一、电子营业执照,也更多了是改变企业落户前的证照办理模式,负面清单也是针对企业进入的资质要求。

  在中国过往的经济管理惯例中,进入前的严格审查是特色,这客观上与国际营商中的宽进严管形成巨大反差。在肩负为中国经济改革探路的自贸区中,「严进」让位於「宽进」是必然的选择,这也是现在自贸区诸多改革的重点,也显现出巨大的成效,引来投资井喷。

  不过,国际营商环境的「严管」则在广东自贸区政策创新中显得弱化,而且亮点不多,不管是在南沙、前海还是横琴,都难以了解到严管的政策,也缺乏对未来的「严管」政策的探讨。

  在前海的诸多金融政策创新中,许多创新则来源於国家管理政策的优惠政策,属於为金融管理发展开了一个窗口,但在金融管理上的国外式「严管」政策,则成为不管是金融企业还是管理当局都小心回避的话题。

  在广东自贸区既要「宽进」,引得进企业,同样也要「严管」,管得住风险,多方位了解西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政策,以推出适合中国实际的「严管」政策,已经成为自贸区政策创新的当务之急。

  「宽进」与「宽管」相行,自贸区则势成为失控的「自由区」,开放的营商环境就会变味成为孕育风险的温床,成为金融风险积聚的管径,这急待自贸区管理当局思量。广东自贸区进入前的制度创新固然重要,但事后的「严管」制度创新则更考验管理当局和地方政府的智慧。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