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異軍突起的互聯網金融

2015-06-05
来源:香港經濟導報

  本刊記者 朱毛齋

  5月21日發布的《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5》披露,中國P2P網絡借貸行業發展迅猛,2014年全國P2P網貸成交金額為3291.94億元,比上年增長268.83%。報告顯示,2014年末中國共有P2P網貸平台2358家,全年新增P2P平台1825家。

  網貸之家最新數據也顯示,4月P2P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達551.45億元,環比3月上升11.95%,是去年同期的2.7倍。按目前增長態勢,預計2015年網貸行業全年成交量將突破8000億元。

  “互聯網金融是實現中國金融業在國際市場彎道超車的機會,同時也是實現普惠金融的手段。”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霍學文5月16日指出,互聯網金融是由商業模式、生態圈和生態系統組成的狀態空間,所以監管變得相對簡單。

  “互聯網金融原位定型、發展方向和模式還有待觀察。鑒於發展初期現狀,監管部門實施監管應對突出的一些問題保持一定容忍度和彈性,保持金融風險可控前提下支持金融創新,促進互聯網金融穩步發展。”在5月24日清華大學五道口國際金融論壇互聯網金融新趨勢分論壇上,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文海興說。

  中國金融業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金融是中國金融業核心競爭力所在;互聯網金融是實現中國金融業在國際市場彎道超車的機會;互聯網金融是實現金融普惠,金融為大眾服務的工具。”5月16日上午,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霍學文在北京大學國際金融論壇上說。

  這位剛剛出版《新金融 新生態》的學者型官員,從九個方面表述了他對互聯網金融的上述三個觀點。

  一是一個網絡。互聯網的思維是超連接,加共享性、平等性。互聯網的本質可以是說連接,也可以說是鏈接。“實際上我特別喜歡湧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就是互聯網連接所能達到的。那么互聯網對經濟的影響,來自於互聯共生、記錄、思維、數據驅動。”他說,在互聯網情況下,到今天為止人們已經沒有隱私了。“你認為你發一條微信、發了一個信息後刪除了,其實留存在互聯網上,留存在哪兒你不知道。在互聯網上記錄下來所有的東西,構造了未來我們互聯網情況下,推動金融發展一個最基礎的東西,就是信息。”

  二是兩種形態。互聯網造就了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人才流。互聯網對這個社會的改造由技術開始,到消費、電子商、互聯網金融,到現在的產業互聯網,也就是進入到了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既然能改變產業,也能改變經濟,同時更能改變我們這個社會。 “我認為互聯網和傳統的形態最大的差異是維度競爭,也就是說當維度競爭發生的時候,一定是高維度戰勝低維度。第一是免費的思維方式,互聯網金融是用戶思維,傳統金融是客戶思維。客戶思維就是VIP客戶,來一個客戶收一次費;而互聯網是用戶思維,希望你用,我免費給你用,免費用的方式鏈接的是關系。然後思維模式,線性思維和網絡思維。對於人來講,傳統金融一定是VIP導向,互聯網金融更多的是普惠導向。”

  三是三個屬性。互聯網講連接,互聯網最重要的特點延續出了三個屬性,關系、平台、市場。“連接起來形成了關系,關系達到一定地步聚合成平台,平台實現一種功能,其中這個功能就是交易,到了交易功能就是造就了市場。這個關系、平台、市場,這就是互聯網能改變這個世界和改變這個世界金融業最重要的三個基礎。”

  四是四維空間。互聯網改變了生產方式、改變了生活方式、改變了思維方便,也改變了社交方式。社交方式已經成為今天新興的生產力,大大拓展了經濟可能性的空間,也因此大大的拓展了金融可實現的空間。換句話說即使不跟傳統金融硬碰硬的競爭,就互聯網金融自身的發展,也足以支撐互聯網自身不斷的發展。

  五是五個競爭力。“中國互聯網金融具備5種核心競爭力:原動力、牽引力、創新力、融合力、滲透力。”

  六是六個發展趨勢。即可視化金融、可計算金融、物聯網金融、虛擬金融、智慧金融和自金融。

  七是七個公式。“什么叫金融,我重新定義為金融等於制度加技術加信息。技術改變一切。”霍學文指出,另外幾個重要公式為:互聯網金融形態=移動金融+大數據金融+雲端金融、互聯網金融狀態空間=商業模式+生態圈+生態系統、互聯網金融創新=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標准化+標准問題極致化、互聯網金融監管=產品登記+信息披露+資金托管,“而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為人民服務。”

  八是八方共治。霍學文說,“互聯網金融是由商業模式、生態圈和生態系統組成的狀態空間,所以監管變得相對簡單。”他認為,除了依照國家法律政策治理外,金融監管治理、地方政府治行業協會自律治理、以及媒體監督治理、金融企業自我治理等八個方面。

  九是造就好的社會,有助於實現共通。

  助力中國金融創新

  支付寶、餘額寶、P2P等互聯網金融產品在質疑和爭議中迅猛發展,金融從業者和監管層普遍認識到,互聯網金融已經為中國金融市場帶來“鯰魚效應”,在推動利率市場化、金融創新等方面功不可沒。

  在5月24日舉行的2015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互聯網金融新趨勢專題上,推出支付寶、餘額寶等產品的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表示,中國傳統金融覆蓋面低,融資難、融資貴,資金配給效率相對低效,利潤比較高,是一個非常有痛點的行業。互聯網金融解決了傳統金融的痛點,餘額寶從零開始,做到幾千億的規模,大大降低金融的門檻,給老百姓理財帶來了好處。更重要的是,餘額寶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整個金融行業的互聯網化,推動中國利率市場化,它是金融市場的一個“鯰魚”。

  陳龍說,“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相比有兩個重要的差異化:一是客戶群體的差異化,互聯網金融主要是大眾理財或者融資,而傳統金融是對大企業和富有的個人以及比較複雜的金融提供了比較個性化的服務,所以我覺得它們之間是互補關系;二是有相對競爭力的差異,互聯網公司做互聯網更強,金融機構做金融產品更強,這是螞蟻金服或者我眼中看見的互聯網金融的前景,互聯網公司並不是你滅我,我滅你的關系,而是可以做一個融合在一起的關系,互聯網公司可以給金融機構做一個平台,我幫你去觸達用戶,就像東方財富網做的這樣一個事情一樣,他自己不一定研發那么多金融產品,我作為一個渠道,我能去觸達客戶,提供一些數據,提供技術支持,金融機構可以開發更好的金融產品,他們結合起來把互聯網金融做得更好。”

  陳龍以微眾銀行微利貸的實例說,“我覺得他們做得很好,我們都很清楚不可能做傳統的銀行,中國不缺銀行,另外會受資本金的要求,我們不可能按照傳統銀行的路去做。微眾銀行做的事情就是一個P2P,就是一個平台型的銀行,他想做的事情就是把金融的消費者和資金提供端通過一個平台連接起來,做一定的風險甄別這是一個平台型的模式。這樣一個模式無論是陸金所的模式,還是國外的模式,我們也有招財寶,這邊對接的是幾十億願意投資的人,把資金端和融資端接起來。”

  凱鵬華盈創投基金主管合夥人周煒說,互聯網和金融結合不但會產生一批像阿裏巴巴、京東這樣的大公司,還將帶來金融服務的創新。他認為,創新型金融服務有四個層面:一是服務和渠道創新,基本上是幫助金融行業更好的更有效率、更低成本賣產品,這是目前最成熟的一種模式,是互聯網的一個基本邏輯;二是高鐵繞道式結構創新,宜信P2P是很重要的例子,它通過模式的創新管理風險,對傳統金融行業沖擊很大,“我新修了一條高速公路,原來老路不走了,周邊商戶怎么辦,你想想怎么和新的渠道結合”;三是社交化媒體帶來革命式的創新,金融產品服務很大一個問題在於風險如何控制,過去主要靠個人信用報告,中國信用報告本身是不完善的領域,沒有很好的辦法控制風險的時候,社交化圖譜可以用大數據挖掘,會起到比央行征信報告更好信用度的分析;四是比特幣,“我稱之為天雷地火的式的創新,它是顛覆我們過去人對所有的貨幣類型的理解。”

  “我覺得互聯網金融等新金融常態的出現,對我們以商業銀行為主的傳統金融來講確實有很大的沖擊,但是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情,這可以推動我們的商業銀行來進行自我的改革,來不斷地創新,來 更好地適應市場和客戶的需求。”5月23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王兆星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過去商業銀行那種靠利差吃飯,靠坐等客戶吃飯,在這樣一個新的金融競爭之下,已經嚴重不適應。商業銀行要想生存,要想發展,它必須也要進行自我創新,自我革命,要適應這種新金融的出現,要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要,在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方式、金融服務、金融產品以及金融價格方面,都要進行全面的創新,來更好地適應客戶和市場對金融這樣一種需求。

  互聯網金融監管刻不容緩

  “說互聯網金融就必然要說到風控,說到風控,就必然會談到大數據和征信。我們應該看到,目前,中國最大的征信數據庫是央行的征信系統,但公開報道顯示央行的征信系統之中僅有2億多人的記錄,也就是說中國14億人口只有六分之一有征信。但就算這部分的征信信息,民間也是無法共享的。所以,目前,互聯網金融平台要基於征信數據來進行信用貸款其難度和風險可想而知。”在5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學國際金融論壇互聯網金融分論壇上,找銀子CEO馬順說。

  馬順說,在國內征信覆蓋較低、數據質量較差、公共數據共享和公開程度很低的現狀下,找銀子選擇只做強抵押資產,並且只做北京核心城區的抵押資產的投融資服務,能最大限度的保證投資人的投資安全。“但是我相信,在信息時代,大數據將成為金融核心資產,撼動傳統客戶關系、抵質押品在金融業務中的地位。互聯網金融平台直接收集金融交易雙方信息,形成了新的金融信息來源模式,客戶信息、交易信息、交易頻次等數據更為精細和透明,有助於利率形成更為准確和市場化。

  馬順還認為,“人格化的金融”是P2P的未來,即借貸雙方主體都具備完整性、唯一性、一致性幾個要素。當前我們國家在個人身份信息外泄泛濫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太難,比如說現在有專門幹刷單的行業和人,他們從各種渠道買到姓名和身份證號,一個人就能注冊你網站上千帳號,這些帳號其實都是虛假的,這就給數據化的征信帶來了極大危害。監管機構應極大提高對公民身份信息泄露和濫用行為的懲罰力度,而征信機構和平台在這期間只能通過技術和風控手段高效甄別和處理此類信息欺詐行為。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普惠金融部副主任文海興認為,目前互聯網金融主要存在四方面風險:第一信用風險,一方面來自資金需求方,由於互聯網金融交易雙方通過網絡確立關系,在互聯網金融沒有對接國家征信系統前,在客戶身份認證,征信信息報送和查詢等方面存在困難,由借款人提交資料,網絡平台進行風險評估,還存在風險評價指標不夠規范,各個平台之間缺乏信息數據互通等問題,不利於信用風險的防范;另一方面來自互聯網金融中介平台,互聯網金融企業由於經營不善,或者通過虛假征信和虛假債權等手段也會增加信用違約,如果大規模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倒閉帶來系統性風險,行業穩定發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將受到嚴重影響。第二是信息科技風險。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重要區別之一是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但其本身也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大幅度提高金融效率,但同時也增加了安全隱患。第三是操作風險,互聯網金融行業是一個新行業,大多數企業處於初創快速發展階段,因此企業與員工也缺乏管理上的磨合,大部分員工甚至缺乏適當培訓。第四是政策風險,現在有關政策還沒有出台,出台的政策是不是和一些企業的預判相一致,也會帶來政策風險。

  “目前監管領域已經初步形成第三方支付由央行負責,P2P網貸由銀監會負責監管,眾籌由證監會負責監管,互聯網保險由保監會負責監管的基本監管布局。互聯網金融原位定型、發展方向和模式還有待觀察。鑒於發展初期現狀,監管部門實施監管應對突出的一些問題保持一定容忍度和彈性,保持金融風險可控前提下支持金融創新,促進互聯網金融穩步發展,”文海興說。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