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北京“史上最嚴控煙令”實施還有一周,據報道,下周起,北京煙草促銷活動將全面叫停,中小學等周邊禁止售賣香煙,室外吸煙區將替代吸煙室。(5月26日《新京報》)
單從內容上看,這的確是“史上最嚴控煙令”。如果是煙民,身居北京,舉手投足都會感到不自在了。更關鍵的是,通過這一控煙方式,“煙草文化”這種東西,將可能從大眾目光中徹底消失。
所謂“控煙”,與“禁煙”一字之差,其真意在於禁除煙草文化,而非吸煙本身。人人都知道吸煙有害,但一個人如果自願毒害自己,社會也沒辦法強制他不這么做,除非將香煙定義為管制毒品。但煙草文化的流行,必須旗幟鮮明地禁止,這是文明社會要拿出的態度。
煙草是成癮性物品,也和許多癮品一樣,在曆史長河的積澱中,慢慢進入主流生活方式,並孵育出一種文化形態,煙、茶、咖啡,莫不如此。但按照當前的健康觀念,以及考慮“二手煙”的危害,香煙就要從中剝離,打入另冊。“控煙令”正是建立了這一種社會印象:自今以後,吸煙者,非主流。
其實,許多的毒品都有過類似經曆。《美國禁毒史》一書中介紹,大麻在從合法到非法的轉變過程中,經曆了漫長時間的立法討論、輿論爭論。在大麻還是普遍合法的時代,吸食大麻是一種生活美學,在社會主流文化中,大麻往往讓人聯想到紳士、創作者,極富審美趣味。禁止大麻,最關鍵和困難的地方,其實是挑戰這樣一種文化形態。
任何口腹之欲的陪伴物,在日積月累中,都會進入文化構成方式之中。正如英國人起初是因為喝不起咖啡了,於是用中國進口的茶葉取而代之,直到今天,英國的紅茶文化咖啡文化媲美。在美國人發明卷煙以前,抽雪茄更因為工序複雜、考究,成為上等階級的消閑藝術,相互制作和遞贈雪茄在社交場合是經典禮儀,文化需求甚至大過了抽煙本身。
文化之慣習,一旦形成,很難跟它講對錯、講健康。但社會文明程度之提升,的確有本事將一些文化慣習轉變為惡趣味掃入非主流的行列,讓更多人不再願意接觸它。“控煙令”如果嚴格實施,街頭巷尾,各個角落,再難見到有關香煙的一切標簽,香煙文化會自然而然退出公共視野,有關吸煙的一切經驗、美談將難於分享,吸煙,將是徹頭徹尾的私密行為,和人們的很多私密行為一樣,只能自己在家享受,不便公開談論。
事實上,社會文明演進達到一定階段,人為的文明提升計劃,就變成了可能。“控煙令”,無異於一種集中的文明改造。立法、宣傳、監督,是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公共文明訓練,社會對吸煙的反對態度,變得異常強烈,並且氣勢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