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志峰
專家:讓“廣場大媽”做監督員,成官員身邊“定時炸彈”。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在接受《法制晚報》采訪時表示,應建立社會監督員制度,監督官員8小時以外的活動。(5月18日《法制晚報》)
現如今,“廣場大媽”似乎已經被當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群體,“得大媽者得天下”的調侃不絕于耳。不過,專家提出“廣場大媽監督官員”的建議,顯然并非調侃,而是非常認真。并且據其透露的信息,仿佛有不少社區已經在這樣做了。時間充裕、古道熱腸,是大媽們的優勢,充分發揮她們的積極性,確實大有可為。可是,讓大媽去死盯官員、監督官員,卻未免有點太不靠譜。
首先,大媽不是專業的紀檢人員,她們不具備對一些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能力。她們所能看到的,無非就是一些表面現象,監督效果非常有限。某些官員很容易就能規避大媽的目光,將其監督消弭于無形。白天不敢打開車的后備箱,大不了晚上再開,大媽們總不至于不睡覺徹夜蹲守吧。更何況,很多腐敗和不正之風,都發生在隱秘場所,悄悄地進行、打槍地不要,連紀檢部門都很難發現,更何況是業余得不能再業余的大媽們呢。
其次,大媽死盯的方式是否合法?官員也有隱私權等人身權利,也不能全天候都是“透明人”。8小時之外,他們有權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娛樂,只要不違法違紀,他人不能干涉也無權干涉。如果不管他們走到哪里、做什么事情,都有一雙雙眼睛在窺探,豈非如芒刺在背?況且,此舉客觀上還有宣揚告密文化之嫌,會人為制造人與人之間的罅隙,傷害到整個社會的信任度。
反腐離不開監督,對貪腐行為進行監督和舉報,既是公民的權利,也是一種責任和義務。但哪怕是監督官員,也要限定在法律的框架內,不能沒有邊界。實際上,想必很多人都知道,隨著社會的進步,公眾的監督意識是不斷增強的,現在缺少的不是人們監督的熱情和主動性,而是暢通的反饋渠道和對公眾自發監督的積極響應。且不說每年信訪部門會收到多少舉報和問題反映,單是網絡和媒體曝光的案例就多如牛毛,對這些線索都認真核查了嗎?給出權威結論了嗎?甚至,有人偷拍官員收禮,結果被拍的官員至今安然無恙,偷拍者卻已鋃鐺入獄。類似的例子多了,無疑會影響到社會監督的積極性。
強化社會監督,無須專門發展“由紀檢監察、組織人事及街道辦事處等部門考核和統一管理”的大媽監督員。只要暢通監督和舉報渠道、對公眾反映的問題高度重視并依法處理,人人都是監督員。而要真正解決某些領域存在的不正常現象、真正實現對官員和權力的監督,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制度來提高行政和決策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