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1

皖北:安徽經濟新增長極

2014-11-19
来源:香港商报

   曾受制於歷史、自然等因素,發展相對滯後的皖北地區,在安徽省委、省政府振興皖北戰略、諸多政策大力扶持之下,正顯示出良好的發展態勢,進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期。近日,正值安徽加快皖北發展10周年之際,安徽省委外宣辦、省皖北辦與香港商報共同舉辦「皖北十年看發展」活動,來自港粵及海外十多家媒體通過深入皖北六市五縣採訪,對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沒有皖北的發展就沒有安徽的發展」的觀點有了直觀的感受。

   香港商報記者 吳敏 李沫穎 張幸
 
淮南陕汽汽车生产线
  1 黃金十年成績斐然
 
  長江、淮河兩條大河橫貫安徽,形成皖南、皖中、皖北三大板塊。皖北包括有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六市,及沿淮的定遠、鳳陽、明光、壽縣、霍邱縣五個縣,土地面積佔全省的38%,擁有佔全省53%的人口,約3700萬,其中人口最多的阜陽市有1053萬人。
 
  十年間,皖北地區依託安徽省委、省政府各項政策,在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皖北工業化加速推進,由原來純粹以農業為主導,逐步邁進工業化階段。安徽省委副秘書長、省加快皖北及沿淮部分市縣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皖北辦)主任陳啟濤介紹說,十年前皖北地區第一產業(農業)比重超過40%,而十年後的今天,工業化率已超過40%。
 
  皖北地區城鎮化進程較十年前亦取得重大進步。2003年至2013年,城鎮化率由27.8%提高到42.2%。提及皖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陳啟濤指出,皖北六市在十年中變化很大。其中,蚌埠市的工業基礎一度比較薄弱,後藉由政策扶持,城市得以加快發展並成為大型城市,當前城區人口達110萬。而諸如阜陽、亳州、宿州幾市,亦在十年內迅速成長,人口在50萬左右,有的甚至接近100萬。期間,皖北地區更將城市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旨在打造國家級綠化城市、園林城市,將水系引入城鎮之中,形成城市水系特色景觀,真正實現「人在景中,景在城中」。同時,皖北地區農業基礎地位亦保持穩固並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細列數據,陳啟濤表示,「十年來,皖北取得的成績值得大書特書。」
 
  政策支持連年加碼
 
  作為農業主產區的皖北地區,曾因歷史、自然因素等方面的制約,在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上滯後。2004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在蚌埠召開「加快皖北地區經濟發展座談會」,對皖北提出了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的要求。為進一步促進皖北地區發展,安徽省委、省政府亦專門成立加快皖北及沿淮部分市縣發展領導小組,並專有常設機構(簡稱皖北辦)負責皖北地區日常協調發展。
 
  此外,安徽省先後制訂加快皖北地區發展新老「10條」政策,並專赴江蘇學習蘇北經驗,出臺新措施。2011年,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提出振興皖北是加速安徽崛起的重大戰略支撐,「十二五」期間將打造皖北地區為安徽經濟發展一個新的增長極。
 
  十年來,安徽省對皖北的支持政策不斷完善,扶持力度持續加重,為振興皖北積極營造有利環境。據了解,自2010年起,皖北地區財政體制增量的5%,上繳部分和企業所得稅省分成部分全部留在皖北,以此激發皖北內生動力。另外,通過幫扶產業、加強金融發展以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以及南北結對合作發展戰略的啟動,更進一步助推皖北「三化」協調穩進,為皖北之健康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與此同時,安徽省委、省政府適時抓住國家支持中原經濟區建設之政策機遇,為皖北地區爭取五市一區一縣納入《中原經濟區規劃》範圍,將皖北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為加快皖北地區發展提供重要機遇。
 
  2 工業主導地位日益突出
 
  自2004年正式提出實施加快皖北崛起戰略以來,十年間,皖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利好的發展勢頭。其中,引人注目的不僅包括皖北地區綜合實力的大幅提升,還有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轉變、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對外開放逐步擴大、居民生活明顯改善等方面。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皖北經濟增幅達12.5%,高於全省0.4個百分點,為近年來首次超過全省水平。2013年,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下,皖北六市經濟年均增幅仍保持10%以上,當年皖北六市經濟總量躍升至5399億元,為2003年的4.8倍。今年上半年,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皖北六市生產總值增長8.1%,高於全國0.7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皖北地區在保證農業基礎地位的同時,加速推進工業化進程,工業主導地位日益突出。2003年至2013年,皖北六市工業化率由27.1%提高至43.8%。據陳啟濤介紹,皖北地區工業發展不僅涵蓋有傳統煤電煤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產業,亦有電子信息、現代中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漸迸發活力與生機,加之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皖北工業化前景被廣泛看好。
 
  南北合作共建帶來的實際效益亦為皖北工業化開疆拓土帶來新的機遇,為皖北地區擴大對外貿易帶來商機。陳啟濤表示,安徽省內通過對口合作,規劃建設大小七個共建合作園區,其中包括阜陽合肥現代產業園區、馬鞍山市與宿州市宿馬現代產業園區、蕪湖亳州產業園區,以及四個縣一級的產業園區,而這當中的阜合、宿馬、亳蕪等產業園區均已實現當年規劃建設、當年招商引資、當年企業入駐、當年實現稅收。
 
  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曾以打破體制、開展聯產承包責任制之舉,創改革開放之先河,為農業發展做出有益嘗試。當前,根據中央推動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培育農業新的經營主體的既定政策,記者了解到,皖北地區在當下農業發展相對較為成熟的階段,已通過農民流轉土地至信託公司、種田大戶、現代企業等多種方式,為現代農業的蓬勃發展不斷探索與實踐。
 
  皖北地區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與進步,帶動了民生的明顯改善。十年來,皖北地區城鄉居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皖北六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6898元提高到2013年22063元,而農民人均純收入則由2003年的2054元升至7515元。包括社會保障體系、科教文衛體事業在內的各項惠民生工作亦在此過程中取得新的成績。
 
  3  皖北進入「大交通」時代
 
  加快推進皖北地區作為新的增長極發展,亦離不開皖北原本豐富資源的助推動力。資料顯示,皖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保有煤炭資源儲量佔安徽省的99%,位居華東地區第一,煤炭產量佔安徽省99.5%,皖電東送成為供應華東地區重要的電源力量。另一方面,皖北地區農業生產條件優越,2013年皖北六市五縣糧食總產2380萬噸,佔全省64%,其中亳州市於2013年成為全省首個噸糧縣(市),阜陽市糧食總產連續6年總產過百億,真正實現「百億糧倉」之目標。一直以來,皖北地區為安徽省乃至全國在糧食及能源安全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由於歷史成因,皖北地區一度基礎設施落後。今次記者通過採訪發現,近年來安徽省不斷加強跨區鐵路及能源原材料運輸通道建設,推進規劃內高速公路建設,加快推進新一輪治淮工程,促使皖北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便捷的交通為皖北之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陳啟濤進一步補充說,目前皖北六市中,已有宿州、蚌埠、淮南三市進入高鐵時代。另外京滬、京九、隴海等鐵路貫穿全境,「兩縱四橫」高速網絡也已基本形成。而在治淮工程的推動下,淮河航運能力大幅提高,淮河蚌埠閘以下,常年可通千噸級貨運船。皖北地區的「大交通」時代的到來,令皖北之面貌變化斐然。
 
  4  皖港皖粵合作值得期待
 
  隨著皖北地區經濟發展態勢日漸明朗,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強化招商引資的舉措已納入下一步發展思路之中。據了解,目前來自廣東、香港的投資商幾乎遍布皖北的每個市,到訪皖北進行考察的粵港企業亦越來越多。
 
  談及皖北地區的投資優勢,陳啟濤表示,安徽省對皖北地區出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已在財政、對口合作方面展現出一定的吸引力。此外,皖北地區規劃建設的大小七個共建合作園區,亦有優惠政策,支持落戶企業的發展。針對南北對口共建合作園區,記者了解到,自2012年至2016年,安徽省財政、援建市和受援市每年各投入兩億元,每個合作共建園區五年累計籌措30億資金,作為投融資平臺的註冊資本金。目前,各產業園在規劃、建設方面運行良好。
 
  陳啟濤進一步表示:「我們一直看好皖北的發展前景,政策、人力資源、資源能源都是我們的優勢。在各項優勢的引導下,落戶在皖北的發展項目越來越多。」
 
  談及皖北地區引為重點的投資領域,陳啟濤介紹指出,包括花卉苗木、養殖畜牧在內的現代農業本身已構成重要的投資領域,加之皖北原有的農副產品加工優勢,皖北原糧加工業亦存在商機。此外,新型工業項目於皖北而言是最具優勢的,內蘊較大潛力。陳啟濤解釋說,這其中首先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皖北有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而目前業已有來自香港、深圳的項目延伸至皖北,再者如電子信息產業、裝備製造業,煤化工、鹽化工業,都是推動皖北地區工業化進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發展領域。
 
  在採訪中,陳啟濤更指出,近幾年來,皖北地區在交通、通訊、水利、環保等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很大進步,但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部分仍有欠缺,有許多項目有待政府與企業間的合作。
 
  「處在快速發展期的皖北,將進一步搭起安徽、皖北與珠三角、香港地區商界的聯繫,加強推動皖港、皖粵的經濟、技術合作。」陳啟濤如是表示。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